第55章成本和盈利(2 / 2)

“財務方麵,社會上有大量下崗的財務人員,我完全可以把他們請過來,隻要核心層是我的自己人,這些人就隻是打工人,接觸不到什麼敏感信息。”

“我就算給他們把工資都漲到1000塊錢,整體人數在擴充三倍,達到6000人,一個月的開銷也不過就是600萬,而我僅僅這半個月的會員費,就收了超過3000萬,足夠我應付至少半年了。”

“更何況,趁著旅遊季,我趁熱打鐵,組建了其他城市的銷售矩陣和宣傳矩陣,曼妮品牌的名聲已經打出去了,最艱難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遲早會延伸到周邊兄弟城市乃至全國。

就我自己的預估,曼妮品牌的高速增長期,至少還有3年可以挖,每年的會員費都會超過今年,但具體超過多少我也不知道。

而且我不僅僅可以賣服裝,等時機成熟了,我還可以買其他東西,把咱們東倉的所有特產都推出去。”

在秦蕭林麵前,陳慶宇沒什麼可隱瞞的,但是說話的時候,還是儘量保守。

按照他內部的預估,今年突破十億銷售額,輕輕鬆鬆。

但對外說時,他還是儘量壓低一半。

或者說,他的這個模式,本身就不是什麼很高明的策略。

關鍵在於他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而且隻有他能吃得了。

其他人若想模仿,第一是沒有切入點,第二是玩不轉這套商業模式的內在邏輯。

奧運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就是浩浩蕩蕩的國際金融危機,至少要過了千禧年,那些大老板才會有膽子。

而等到那個時間段,陳慶宇的商業模式,早就已經普遍全國了。

秦蕭林在旁默默的聽著,杯中的茶水涼了都沒發現。

雖然陳慶宇賺錢,和他沒什麼直接關係,但是他卻聽得心潮澎湃。

尤其是陳慶宇最後說的那幾句。

等這套模式運轉的體量夠大了,就不必再盯著服裝這一項。

東倉的服裝的確很有競爭力,但東倉又不是隻有服裝。

東昌有很多優質資源,隻不過銷售不出去,如果陳慶宇能把渠道搭建起來,依托著這套模式,甚至可以把整個東倉打造成一張名片。

如此以來,東昌會一躍成為全國知名城市,甚至是經濟強勢。

陳慶宇是他發現的,更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的。

陳慶宇做的越好,他秦某人的名氣越大。

“臭小子,如果你想招工,必須通過我!”

秦蕭林忽然想到了什麼,一臉嚴肅的說道。

東倉有大量的下崗職工,這些人還沒有飯轍,如果長時間在社會閒散,必定是非常嚴重的治安問題。

陳慶宇的用工缺口這麼大,他完全可以從中協調,等到年底會議的時候,他又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加上一筆。

從帝都回來的路上,他還在發愁。

這些年,他也隻扶植起來一個東倉服裝廠,但指望用這一個案例,來證明自己有能力搞經濟,說實在的,有點沒有說服力。

但如果再加上一個陳慶宇,就不同了。

兩人說完話的時候,已經快11點了。

跟秦蕭林一起來的人,都已經坐車回去開會了。

牛行長帶著人風風火火的趕到,二三十個人員和三輛押運車,停在小白樓的後門。

牛行長一見到秦蕭林,立刻笑容滿麵的迎了上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