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十一章(1 / 2)

江湖邊 沐喬 5125 字 11個月前

最終還是如了芙蓉之願,帶上了她的丫鬟春燕。

離京的官道上,兩輛馬車並數騎不快不慢地走著。馬車外頭瞧著不甚起眼,車內卻彆有洞天,四角高懸精致香球,內設小幾引枕,滿室暖香,無一處不妥帖。

饒是如此,走了兩天之後,芙蓉還是變了臉色,一下車就活泛起來,待要上馬車了,滿臉的不情願。裡頭實在悶得很,官道算是平整,可難免也有顛簸晃動;讓她騎馬吧,又嫌大腿磨得疼,怎麼都不如意。

瞧她原本甜甜的一張小臉,苦得仿佛能擰出汁來,沈蘊心疼不已,卻又無法,隻好安慰她:“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再忍幾天就到了。”

雲大俠花了很大力氣,才抑製住自己冷嘲熱諷的衝動。

換做往常,他輕身上路,一人一騎,一天多也就到了。可這回加上了芙蓉,她又拖家帶口的,臨行前沈應還不放心,又給她安排了好些個護衛隨行,一大堆行李裝滿了一整輛馬車,速度頓時就慢了下來。

這哪裡像是要去華山論劍,分明就是舉家遷徙……

也許是沈大人給的信心,叫芙蓉完全沒有畏罪潛逃的意識,一路該吃吃該喝喝,該看風景看風景,拖拖拉拉地走著,總算是趕在了中秋前抵達華山腳下。

西嶽華山,《水經·渭水注》載:“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

“花”通“華”,故“華山”即“花山”。

由於華山太過險峻,在前朝之前很少有人登臨,曆代君王祭華山,都是在山下的西嶽廟中舉行大典。前朝時,道教漸漸興起,不少道士慕此地草木青華,景色清幽,來華山建起道場,華山派便是全真教的支派之一。

時間長了,華山被開拓的地方才多了起來,北峰、西峰都被征服,山腰山腳下零星散落著些建築,偶爾也可見人煙。華山派舊址位於雲台峰,來參加華山論劍的人基本都在此落腳,位置不算很高,隨行的護衛扛著行李也能輕鬆跟上,就是春燕難了些,在內宅待太久,走一會兒就氣喘籲籲,最後隻好撥派一個護衛專程扶她上山。

華山南峰,五嶽最高峰,其絕頂處有平台,名為“論劍台”,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建。南峰一側為千丈絕壁,直立如削,下臨一斷層深壑,從下往上攀登,一路不知多少驚奇險峻之處,幾乎無路可走。若非武功高絕,實難登上南峰絕頂。

連沈蘊都走得勉勉強強,以芙蓉目前的水平,自然不能安全登陸,所以一路都由雲大俠背著,享受了一把腳不沾地、騰雲駕霧的感覺。

站在論劍台上,仿佛天近咫尺,星鬥可摘。舉目環視,但見群山起伏,蒼蒼莽莽,黃河渭水如絲如縷,漠漠平原如帛如綿,儘收眼底。

芙蓉叉著腰,深深呼吸一口冷氣,隻覺得江山都在自己腳下!

“啊~~~~~~~!”

“……你喊什麼呢?”雲天被她的突如其來的大嗓門嚇了一跳。

芙蓉嘿嘿笑,不好意思地說:“有點兒激動。”

瞧她這模樣,雲天一時倒想起當年自己頭一回來華山的場景,似乎跟她一樣,激動的不能自己,但周遭俱是江湖前輩,他也算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隻能強自按捺住,不敢表現出來。

這麼想想,雲天也笑了起來,拍拍徒弟的肩膀,讓沈蘊也喊一聲。

沈蘊白了他一眼。

山上冷,芙蓉裹了件狐狸皮的大氅,頭上帶了雪白雪白的兔毛帽子,手上也帶了兔毛手套,整個人看起來毛絨絨的,可愛得有些過分。

論劍台上早有人在,雲天一行三人才上來,便被注意到了。有個中年婦人最先過來打招呼,與雲天寒暄了兩句後,笑著看向芙蓉——及兔毛帽子中間那顆紅寶石,覺得她看起來就像個富家千金,也不知怎麼會被南俠背上來?

雲天不知她所想,高高興興地介紹:“這位是歸元山莊的莊主夫人,霍女俠。這是我徒兒沈蘊,這是……呃……”小姑娘該怎麼介紹,這可把他給難住了——既不是徒弟,也不是親戚。

沈蘊見狀,上前一抱拳:“小子見過霍前輩。”拉起芙蓉的小手,說道:“這是舍妹。”

“哦,對對,這是他妹妹。”雲天被點醒,連連附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