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魏的高危職業(1 / 2)

他熟讀兵法,武藝高強,一步步受到重用,成為北齊的一名大將。

公元563年,北周和突厥合兵一處,從恒州而下進攻北齊,一連攻克二十幾座城池,長驅直入,直殺向洛陽,

形勢岌岌可危。北齊派出大將軍段韶前去抵禦聯軍。段韶命令大軍按兵不動,不理會北周聯軍的挑釁。和段韶一樣冷靜的還有高長恭。天氣越來越寒冷,戰局出現了轉機。

北周聯軍扛不住嚴寒天氣準備撤退,此時按耐已久的北齊軍隊全軍出動殺向北周聯軍。高長恭率領的軍隊衝入敵陣,往來衝殺,銳不可當。

誰也不會想到長相柔美的高長恭作戰如此勇猛,此戰士兵作戰皆奮力向前,北周聯軍大敗而歸。高長恭也一戰成名。

之後,高長恭命匠人打造了一個猙獰的麵具,每逢作戰必以麵具遮麵,化身魔神。公元564年,北周宇文護征集10萬精兵出兵伐齊,洛陽被圍困。

高長恭帶領500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殺至金墉城下,讓城內守軍接應。但高長恭及500騎兵重甲在身,隻露出眼睛,身份不明,守軍怎會輕易相信?

無奈之下,高長恭隻得脫下重甲。當城內將士看到摘下麵具、露出絕美容貌的蘭陵王時,知道救援已到,士氣大振。一時間萬箭齊發,成功解圍。金墉城北周軍棄甲而逃,從芒山到穀水的30裡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

邙山之戰,高長恭聲名遠揚。將士們為謳歌他的英勇表現做了《蘭陵王入陣曲》,模仿蘭陵王頭戴麵具衝鋒陷陣編排。

《蘭陵王入陣曲》曾是華夏戲劇史上風靡一時的文化瑰寶,也是京劇臉譜的源頭,卻於唐朝年間在我國失傳。

功高震主的故事自古不絕,一個人的功勞成就越大,所處的境遇也就越危險。北齊的幾個皇帝都生性多疑。

在與其堂弟北齊後主高緯談話時,隻因高長恭說了句“國事即家事”,皇帝便懷疑蘭陵王有謀反之心。高長恭也察覺到,為了免除猜忌,甚至不惜貪財自汙。

朋友知道高長恭的用心,勸他不如稱病吧。可是高長恭稱病也躲不過猜忌,也躲不過帝王的屠刀。

公元573年,後主高緯派人送來毒酒,蘭陵王飲鴆自殺,終年33歲。失去了蘭陵王高長恭,北齊已於4年後被北周攻滅,存世僅28年的北齊帝國淹沒在曆史煙雲裡。

他的一生處處不容於北齊那個昏暗的時代。叔父兄弟荒淫無度,而蘭陵王一生潔身自好,不貪女色。武成帝高湛為表彰蘭陵王邙山之戰的功勞,賜給蘭陵王20名美女,他隻是象征性地帶走一人。

他用情專一,與妻子一生相守。他也並不貪財,早年將蘭陵封地的稅收全部免除,免去了老百姓的皇糧。

他寬厚待人,氣量宏大。早年在地方上認識的參軍楊士深曾誣告蘭陵王貪汙,導致他被免職。後來領兵出戰,楊士深就在高長恭手下,但他並沒有挾私報複。楊士深甚至不相信就會如此輕易被放過。看著惶恐的楊士深,高長恭隻得打他20軍棍以安其心,此事就此作罷。

他愛兵如子,與士卒同甘共苦,即使隻是得到一些花果,也要和將士們分享。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卻如流星般瞬間滑落夜空,如蘭草般敗露於短暫花期。

——“太漂亮確實會煩惱,我的一個閨蜜,就是因為長得太漂亮而苦惱,確實如此。”

——“就離譜,人家國事即家事說的是他要一心為國啊,這也能成為他的罪過嗎,北齊活該就二十多年,該!”

【皇帝最短命的王朝——北魏#曆史#北魏】

你肯定想象不到,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竟然是一個高危職業。在華夏的曆代王朝中,無論是江山一統的大王朝,還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皇帝的非正常死亡率遠遠高於其他社會群體。

其中就有這樣一個王朝,從建立者開始到末代帝王,大多數都很短命。14位皇帝中竟然有11人不得善終,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曆史上最血腥的王朝——北魏。

北魏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權,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

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勇猛強悍,他本是代國遺孤,代國被前秦滅了以後,前秦天王苻堅十分仁慈,不僅沒有誅殺拓跋珪,反而將其留在了代國故地。

淝水之戰後前秦土崩瓦解之際,慕容垂建立了後燕政權,而拓跋珪也依靠慕容垂的強大力量完成了部落的統一,恢複了代國的基業。

此後拓跋珪野心膨脹,擊敗了慕容氏的後燕集團,拿下了北河地區大片土地。

隻可惜拓跋珪到了晚年整天躲在後宮嗑藥,導致精神有點不正常。除了一言不合就要誅殺大臣外,拓跋珪對自己的女人也不手軟。

當時王世子拓跋紹的母親賀夫人犯了點錯,拓跋珪就勃然大怒,打算殺了她。這事兒一不小心就傳到了拓跋紹耳中。

本來拓跋紹也沒繼承權,他索性帶著殺手翻牆入院,宰了自己的父親拓跋珪,救了自己的母親,一代雄主拓跋珪被殺時年僅39歲。

拓跋珪死後,他的長子拓跋嗣為其報仇,誅殺了弟弟拓跋紹一幫人,順利繼位。

拓跋嗣還算不錯,勉強穩住了局麵。不過真正厲害的是拓跋嗣的兒子拓跋燾。太武帝拓跋燾16歲繼位,一生南征北戰,兵法如神。

相繼滅亡大夏、北燕、北涼等國,又拿下了西域諸國,打服了柔然,最終於公元439年消滅北方的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了北部中國。

不過太武帝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想要一鼓作氣拿下劉宋,實現統一華夏的大業。可惜此時的北魏還不具備統一中國的實力,太武帝的軍隊多次渡江進攻都以失敗告終。

儘管太武帝一生文治武功顯赫,但晚年卻變得暴躁和多疑,動不動就濫殺無辜,甚至在貼身太監宗愛的煽動下逼死了自己的長子拓跋晃。北魏朝政一度混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