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被汙蔑的假奸佞(1 / 2)

郭子儀打得節節敗退,於是安慶緒派人去史思明那裡搬救兵,承諾將大燕皇位禪讓給他。史思明果然出兵援助,大破唐軍,郭子儀久攻不下,撤軍回師。

安慶緒不願履行承諾,結果被史思明絞死。史思明也是突厥人,和安祿山是同鄉,比安祿山早出生一天。

在洛陽被唐軍收複以後,史思明見安室政權沒有前途,就率部歸順朝廷,唐肅宗大喜,封史思明為歸義郡王,命他去討伐安慶緒。

但是史思明作為安祿山的老部下並非真心歸降朝廷,私下裡還和叛軍都有來往。於是唐肅宗派吳承恩和阿史那承慶去史思明那裡找機會除掉史思明,沒想到卻弄巧成拙,吳承恩到處遊說史思明的部下被史思明告發到史思明那裡。

史思明殺死吳承恩等人,向唐肅宗尚書興師問罪,再次造反。不久,安慶緒就派人向史思明求援,承諾將地位讓給史思明。

沒想到解圍以後,安慶緒不願履行承諾,史思明就絞死了安慶緒及其四個弟弟,篡位稱帝。公元759年,史思明重新奪回洛陽,然而這時的洛陽已經是一座空城,百姓都被唐朝遷走。

史思明一無所獲,把城中搜刮一空,準備進攻河陽三城。隨著戰事節節失利,史思明的處境愈發艱難。公元761年,史思明在洛陽城外大敗唐軍,唐軍被迫棄守河陽三城。

史思明劍指長安,朝廷震恐。然而史思明也重蹈了安祿山的覆轍,史思明不滿長子史朝義,偏愛小兒子史朝清,時常有廢長立幼的想法,使朝義心懷不滿。

於是聯合部下將史思明殺死。至此,持續了6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即將走向尾聲。與此同時,唐朝宮廷也發生了一場政變,唐肅宗李亨病重,張皇後想廢掉太子李豫,卻被大太監李輔國搶先一步,張皇後被李輔國亂棍打死,李豫登基為帝,是為唐代宗。

公元762年,史朝義在洛陽北郊慘敗,唐軍收複洛陽,史朝義眾叛親離。次年史朝義被迫自殺,首級被送往長安,至此安史之亂徹底平定。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讓無數黎民百姓死於戰火之中。在評判過程中,藩鎮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與朝廷分庭抗禮。

宦官勢力也日益強大,在接下來的150年時間中,李唐皇室不得不與藩鎮和宦官共天下,直至滅亡。

【一口氣看懂被冤枉的假奸佞#曆史#小故事】

曆朝曆代總有遺臭萬年的奸佞,可這些奸佞真的是十惡不赦嗎?戲曲中傳唱的金枝妖妃,他們究竟是罪大惡極還是被人潑了臟水?今天咱們就來嘮嘮那些被潑臟水的假奸佞。

第一位:高力士

說起宦官,就不得不提唐玄宗的寵臣高力士。李白就曾因高力士脫靴而被人津津樂道。曆代戲曲中高力士也多半是白臉醜角,可這位權傾一時的宦官到底是忠是奸?

為何唐玄宗李隆基對他如此信任,甚至說出“力士當直,我寢則安穩”的話?要想弄清楚這些,還得從公元710年唐隆政變說起。

作為武則天時期就在宮中的宦官,高力士獨具慧眼,早在韋後亂政的時候,他就看出李隆基絕非常人。於是高力士果斷站隊,明裡暗裡幫李隆基辦了不少事。

唐隆政變成功後,李隆基成了太子,高力士自然就成了頭號功臣,論功行賞時他被封為太子太保,隨後又被提拔為三朝大夫,內侍自此高力士正式開啟他的官場之路。

公元713年,李隆基登基沒多久,太平公主就打算政變奪權。得知此事後,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先天政變。

作為李隆基手下的得力乾將,高力士也參與了計劃,他殺死了投靠太平公主的宰相岑曦、蕭至忠,為先天政變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政變之後,高力士就被破格提拔為銀青光祿大夫,隨後他又兼任右監門衛將軍,正式成了炙手可熱的宦官。

兩次參與政變,兩次立下汗馬功勞,高力士的忠心和能力李隆基看在眼裡。因此他也放心的將朝政交給高力士,此後朝廷呈送的公文都要先經過高力士的手,小事高力士可以自行做主,而大事就由高力士來稟報李隆基。

雖然地位不斷升高,但是高力士卻越發謹慎。哪怕是親近的人觸犯了法度,他也不予援助,甚至對於朝局高力士也看了透徹。

公元744年,他曾勸說唐玄宗不要倚重李林甫,甚至後來他還冒著得罪李隆基的威脅,勸他製衡楊國忠和安祿山。這些作為使得他被譽為千古宦官,但高力士的苦心勸諫,卻架不住唐玄宗李隆基自尋死路。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李隆基匆忙逃亡,唐肅宗登基力挽狂瀾。安史之亂平定後,李隆基早已成了太上皇,而唐肅宗為保皇位對他十分不客氣,身邊的宦官李輔國竟然在李隆基遷居的時候率兵攔路,幸虧高力士挺身而出才讓他免於受害。

不過高力士對李隆基的忠心卻讓李輔國心懷怨氣,他恨高力士讓高力士落得一個流放的下場。公元762年,高力士得知李隆基駕崩,嚎啕大哭,吐血而死,一代忠臣就此亡故。唐太宗李豫得知此事後追封他為揚州大都督,還特許他尋蹤李隆基陪葬。

第二位:劉皇後

如果說高力士被潑臟水是因為宦官當權,那張顯皇後劉氏就是無緣無故成為狸貓換太子的主角了。

劉氏自幼父母雙亡,10多歲的時候,就靠著賣唱討生活。公元983年,15歲的她終於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白馬王子——當時還是襄王的宋真宗趙恒。

劉氏進入襄王府後與趙恒如膠似漆,可就在此時,她出身卑微還嫁過一次人的事情,卻被當時的皇帝宋太宗知道了,皇帝大怒,要將劉氏趕出京城。?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