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檀立刻開口,沉聲道:“我大明擁鐵甲戰船,可直搗黃龍,滅東瀛無需大動乾戈!”
“破了東瀛王都,擒其王,自可號令全境。”
“屆時我大軍集結而出,可一舉蕩平東瀛,永絕後患!”
提到鐵甲船,朱元璋眸光閃動,輕輕的點了點頭。
之前高麗之戰,便因鐵甲船大顯神威,可謂摧枯拉朽,大明不費吹灰之力便收高麗全境。
此法對高麗可行,那對東瀛同樣如此。
“鐵甲戰船,現在有多少?”
“回父皇,已造十艘,滅東瀛,五艘足矣!”
看到皇帝的麵色,一眾文臣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李善長再次高呼:“陛下三思啊!”
“鐵甲船雖強,可數量太少!東瀛王都偏遠,帶甲軍士眾多,不可輕取!”
“陛下!”
“好了!”
朱元璋也被這些文臣嚷嚷的煩了,皺眉看向李善長,沉聲問道。
“你說不打,那你告訴朕,大明沿海數千裡,你有什麼辦法讓倭寇不登陸,不騷擾我大明百姓?!”
“你若有辦法,現在就說!”
“臣,臣……”
朱元璋的一句話把李善長懟的啞口無言,他本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哪有抵禦倭寇之策。
況且滿朝文臣中,雖都有很多從亂世過來的,但真正上過戰場,掌過兵事的卻寥寥無幾。
讓他們歸攏後勤,治理黎民還行,但這些淩亂的兵事,他們還真沒辦法。
“你既然沒辦法,那就閉嘴!”
說了李善長一句,朱元璋目光掃視群臣,隨即沉聲道。
“傳旨!”
“將朕的旨意送往東瀛,訓斥倭王,令其約束臣民,以觀後效!”
“另,命魯王朱檀,信國公湯和調集兵馬,籌備糧草,準備出兵東瀛!”
“兒臣遵旨!”
“臣遵旨!”
皇帝金口玉言,令已然下了,李善長等一眾文官即便心中再憋悶,此刻也隻能憋著,不敢再多說一句。
從始至終,太子朱標未發一言,此刻聽到聖旨之後,不由的雙目微眯,視線淡淡的落在朱檀身上,若有所思。
朝會之後,禦書房。
“出兵倭國,你有多少勝算。”
朱元璋坐在軟榻上,神色淡然的看著眼前的朱檀,輕聲問道:“要多少兵?”
“若遼東都司出兵,數萬勁卒足矣。”
朱檀輕聲開口:“父皇,兒臣是想以鐵甲戰船開路,用火炮直轟其城,之後大軍壓上,一舉拿下倭國王都。”
“此役,兒臣有九成把握!”
聽到這話,朱元璋眯起雙眼,沉默不語。
他打了一輩子仗,即便最順的時候,也沒有七成勝算。
現在朱檀說他有九成把握,卻不得不細細斟酌。
“遼東都司兵馬用以防範北部蠻族,不能都交由你調派。”
半晌,朱元璋才開口道:“你可從山東都司調兵,朕給你四萬。”
“隨軍之將,你可自行選取。”
“謝父皇!”
“先彆急著謝。”
朱元璋又道:“老十,你心裡自該清楚,若此戰不勝會如何。”
聽到這話,朱檀輕輕一笑,道:“父皇放心,若不勝,隨父皇處置。”
他當然知道不勝會如何,不用朱元璋開口,那些文臣都能把他撕了。
他不光知道這些,還知道朝堂上的局麵是老爹朱元璋特意營造的。
朱檀是皇子,不是太子,朱元璋不可能讓他一家獨大,總會在朝堂上給他樹幾個政敵,平衡全局。
這點,從朱元璋隻是駁斥李善長,卻並未說什麼重話就可見一斑。
不過朱檀對此卻一點都不擔心,他從未想過做大明的皇帝,目前這樣就挺好。
且他所做之事也都是為了大明,問心無愧。
“你知道就好。”
朱元璋看向朱檀,臉上見了笑意,道:“既然要對東瀛動武,便準你隨時離京。”
“行了,你下去吧。”
“是。”
朱檀躬身退下,臨走時,還朝朱標做了個鬼臉。
他這做派,倒是讓朱標有些哭笑不得。
朱檀離開之後,朱元璋靠在軟榻上,輕聲問道。
“標兒,你怎麼想的?”
朱標聞言,輕聲開口道:“父皇,我大明兵鋒正盛,且那東瀛屢屢挑釁,滋擾邊關,不教訓一下是不行的。”
“那些東瀛倭人生性殘暴,貪得無厭,他日若被他們得了勢,恐怕就不是騷擾那麼簡單了。”
聽到朱標的話,朱元璋輕輕一笑,又問道:“那你覺得,這次老十出征,有多大勝算?”
朱標想了一下,也笑道:“十弟做事看著天馬行空,可自得章法,兒臣估計,必勝。”
“必勝。”
朱元璋微微閉目,口中歎道:“此戰結束後,你且去趟遼東,看看那的船廠。”
朱標神色微動,躬身道:“兒臣遵旨。”
……
正午,魯王府。
“殿下又要出征?”
魯王妃聽到朱檀的話,先是吃驚,之後神情幽怨,欲言又止。
“這次不會太久的。”
朱檀拉住王妃的手,輕聲笑道:“那些倭人欺軟怕硬,我大名天兵一到,必然望風而逃。”
“等破了他們王都,我就回來。”
“你才回來沒幾日。”
魯王妃的身子往朱檀身旁靠了靠,輕輕攬住他的手臂,低聲道:“這下,又不知多久見不著你了。”
說著,魯王妃的手掌輕輕向下,攏在自己的小腹上,朱檀立刻就知道是什麼意思,當即笑道。
“你怕寂寞,那就先生一窩孩子陪你。”
朱檀順勢將妻子摟入懷中,在她耳邊輕聲道:“就怕你有了孩兒,忘了夫君!”
“哎呀!”
魯王妃麵若晚霞,靠在朱檀懷中低語道:“孩子,哪有按窩算的!”
聽著妻子呢喃的低語,朱檀隻覺一陣氣血上湧,當即便要翻身。
正此時,門外卻傳來一個掃興的聲音。
“殿下,信國公求見。”
大中午的,還讓不讓人辦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