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家那為難的樣子,關雲天道:“你們的想法我很理解,作為基層領導,誰都願意給自己管轄的地方謀利益,這無可厚非,但是也請大家理解我們的難處,昌達集團不可能在你們每個鄉鎮都建一個廠呀!”
“關總,你說的太好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在我們三個鄉鎮分彆建廠。”也許是女性心直口快,或者就是她的性格使然,那位源水鎮的女鎮長來了個順杆往上爬。
黃鎮長的這一提議,讓關雲天哭笑不得,但劉副縣長把話接了過去,“在你們三個鄉鎮分彆建廠,倒是輕易化解了大家的利益之爭,但黃鎮長想過沒有,建一個廠跟建三個廠的投資,那得差多少?”
“喲,我沒考慮投資問題,還是劉縣長想得周全。”
接下來,會場氣氛再次陷入沉寂。看來,在廠址選擇這個問題上,沒人願意讓步,畢竟這關係到鄉鎮長們的政績,還有本鄉鎮的稅收和村民就業。
大概過去了五六分鐘,金寨鄉的張書記清了清嗓子,“劉縣長,關總,我說幾句,如果說的不對,請原諒。”
“有什麼想法你請講。”劉副縣長道。
“我覺得黃鎮長剛才的建議確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畢竟我們是三個不同的鄉鎮,各種利益需要平衡。”
“可是張書記,三個鄉鎮分彆建廠,這會讓關總他們昌達集團增加兩倍的投資,對於這樣的具體問題,你也需要替人家考慮呀!”對方是鄉鎮一級的老書記,出於尊重,劉副縣長隻好委婉地提醒道。
“我知道投資是個問題,但咱們能不能自己想想辦法,彆給關總他們企業增加經濟負擔?”老張道。
“如果各鄉鎮能自己解決投資問題,你和水源鎮黃鎮長的建議倒真是不錯的方案,最多在建廠和日常管理環節給關總他們增加點麻煩。”劉副縣長道。
“鄉鎮到哪裡找錢投資?”
“要是鄉鎮有資金,還用得著這麼麻煩嗎?”
“要建一家那樣的加工廠,百八十萬都不夠,張書記,沒看出來,你的本事真的很大嘛!”
其他一二把手議論紛紛,把老張搞得麵紅耳赤,他急忙解釋道:“我上哪兒找錢呀?僅僅是提個思路,辦法還得大家想。”
“好啦,大家彆誤解了張書記的意思,他跟黃鎮長的思路不是沒有道理,資金的事,大家能不能想辦法?我把大家召集到這裡,就是讓你們想辦法解決問題,人家黃鎮長和張書記都在積極動腦筋,你們不能看熱鬨呀!”劉副縣長嚴肅地說。
“劉縣長說得好,為了解決問題,咱們共同想辦法,集思廣益,什麼樣的主意都可以提出來,可行當然好,不可行也沒關係。”關雲天道。
金寨鄉的趙鄉長皺著眉頭道:“劉縣長,你知道現在基層政府已經沒有籌集資金的能力了,即使鄉鎮出麵擔保,也是被政策禁止的,這資金還真不好想辦法。”
“也不是讓你們三個鄉鎮投資建廠,項目是昌達集團的,所有投資當然應該由我們來負擔,關鍵是建一個廠跟建三個廠的投資相差太大,所需資金大幅超出原先的計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很大困擾。”關雲天道。
“顯而易見,解決問題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在三個鄉鎮分彆建廠,但麵臨著投資無法解決的難題;另一種是在合適的位置集中建一個廠,這涉及如何均衡照顧三個鄉鎮的利益。大家分析一下,哪種方案的難度最小,最具可行性?”劉副縣長對問題做了歸納。
“毫無疑問,無論從建廠資金的投入,還是將來的管理,肯定是在一處建廠最有利,剩下的就是如何平衡三方利益,我想,這個問題一定比資金難題更容易解決。”臨山鎮的孫書記說。
其他人也讚同這個觀點。
“嗯,大家不愧為鄉鎮的主要領導,看來還是顧全大局的。既然在建廠問題上形成了共識,咱們繼續開動腦筋,想想如何平衡三個鄉鎮的利益。”劉副縣長想一鼓作氣把事情確定下來。
見眾人沒有說話,關雲天道:“我提個建議供大家參考,算是拋磚引玉吧,不管這個工廠建在何處,將來的用工比例根據每個鄉鎮承包的山地丘陵麵積來確定,這是其一;第二,企業正式運轉後,繳納的稅費,也根據山地丘陵麵積來分配;第三,無論工廠建在哪個鄉鎮,都算三個鄉鎮共同的招商引資項目,這一點請劉縣長跟有關部門說明一下。”
“關總的建議很有創意,但是,確定廠址的依據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