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萬全之策(1 / 2)

有些人麵對複雜問題束手無策,即使有心解決,卻不知從何下手,有的人麵對亂麻一樣的問題,通過分析,總能理出頭緒,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能力不同的具體體現。

對於關雲天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劉副縣長早就見識過,今天召集這個會議,表麵上主要針對三個鄉鎮的六位一二把手,實際上重點在關雲天這裡,劉副縣長確信,以關雲天的能力,他一定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一開始,關雲天想把這個問題推給地方政府,劉副縣長也理解昌達集團的苦衷,畢竟這種得罪人的事,還是讓上級政府出麵協調比較恰當,作為企業,隻管投資做項目,不想陷入地方政府利益紛爭的漩渦之中。

關雲天本來就是個比較超脫的人,除非萬不得已,他儘量不跟各級地方政府打交道,就如這次的廠址選擇,昌達集團投資建廠,如果不能兼顧三個鄉鎮的利益,要是最終弄得出了錢還挨罵的結局,他根本犯不上,所以,他要請劉副縣長出麵協調,目的不是把困難往外推,而是通過劉副縣長,讓三個鄉鎮的領導認識到問題的複雜性,請他們對企業多一份理解。

麵對劉副縣長的追問,關雲天道:“劉縣長,你問問六位鄉鎮領導,對我剛才的三點建議是否認同?如果認同我的建議,我再回答你的問題,要是他們不認可,往下的解釋就沒有必要了。”

沒等劉副縣長問話,三個鄉鎮的六位一二把手紛紛表態,全都讚同關雲天的三條建議,特彆是第三條讓他們感動,“沒想到關總還為鄉鎮的政績考慮,基層工作麵臨很大壓力,到時候還請劉縣長在有關部門那裡多給我們美言幾句。”

“相互理解吧,咱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把這個項目做好,為改變北部山區的經濟麵貌出力。隻要大家認同我的三點建議,至於廠址的選擇,我不做任何表態,讓昌達集團聘請的技術專家來確定,他們根據建廠需要和實際環境選擇廠址,你們覺得怎麼樣?”關雲天道。

眾人麵麵相覷,心頭好像還是疑慮重重。

關雲天看出了他們的心思,“前麵我提到了將來工廠用工和稅費分配比例,還有招商引資等事宜,可能大家對工廠占地還有疑慮,我們的原則是無論建在哪個鄉鎮,占地多少畝,我們都以租賃的方式占用土地,每年按政策規定繳納土地租賃費。”

“大家對關總這些建議和設想有什麼看法?我覺得這已經考慮得非常周全了,廠址選擇是專家的事,究竟選在哪個鄉鎮,那不是咱們在座這些人能決定的,要是沒選上,那就得認了。”劉副縣長道。

三個鄉鎮的領導對關雲天的建議和廠區土地租賃形式當然沒有異議,他們之所以看上去麵無表情,是在心裡盤算著怎麼能讓專家把廠址選在自己那個鄉鎮。

其實,鄉鎮領導們這就有點多餘了,專家選址完全是根據項目需要和當地環境來做決定,絕不會摻雜任何人為因素。比如,一個運輸不便,動力電能不足的鄉鎮,任憑你把情況說的天花亂墜,專家也不可能把廠址選定在你那裡!

劉副縣長最後總結道:“工廠選址的事就不要考慮太多了,我看最好順其自然,讓專家去選擇。趁我們在場,你們三家是不是應該就將來的利益分配等問題,簽署個備忘錄或協議之類的東西?”

“劉縣長的建議非常好,我也覺得你們應該簽署個協議,免得將來扯皮,到時候弄得我們都無所適從。”關雲天道。

“為了各方協作順利,諒解備忘錄和協議都應該簽署,但協議應該包括哪些方麵呢?”金寨鄉的張書記道。

“關總剛才提到的那幾條,說白了就是利益分配方案。”有人回答道。

在座的都是大大小小的領導,沒有協議起草人,劉副縣長臨時從縣府辦公室請來一名文秘,把大概意思跟對方說了說,沒用二十分鐘,一份涉及三方利益分配的協議就起草完畢,傳閱修改後在文印室打印出來,三個鄉鎮的行政負責人在其上簽字,這件事情的解決方案就算定下來了。

......

經過對比,葉佳怡決定將省輕工設計院作為深加工項目的技術依托單位,雙方簽署技術合作協議後,輕工設計院的幾名專家前來考察項目場地。

為了避嫌,關雲天決定昌達集團不派任何領導陪同,隻讓司機拉著幾位專家對三個鄉鎮的場址進行實地考察。

每到一處,當地政府都使出渾身解數,對專家們好吃好喝好招待,儘最大努力討好各位專家,千方百計展現當地優勢,為的是給專家們留下好印象,讓他們把廠址定在本鄉鎮。

對於這種情況,關雲天早有所料,他估計三個鄉鎮會在接待考察組的過程中使勁,但他畢竟跟這些專家不熟悉,沒法叮囑什麼,當地政府願意招待,那是他們的事,反正最後的選擇權在專家手裡,儘管專家們接受了三個鄉鎮的吃請招待,項目的場址選擇卻是有原則的。

考察結束後,通過對建廠條件的反複對比,專家們最終決定,將廠址選在金寨鄉,“幾位專家,請問你們能否解釋一下選址金寨鄉的理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