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人與人的差彆(2 / 2)

“現在還沒投入運營,我們覺得過早撤出,要是建廠過程中遇到問題需要協調怎麼辦?”兩位鎮長意見相同。

關雲天略一思忖,“有道理,那就暫時保留聯席會議,建廠過程中有事需要協調,咱們三個還聚到一起商量,日常管理和建廠施工就沒有咱們的事了。”

見兩位鎮長沒有不同意見,關雲天繼續道:“今天這個會議讓這麼多人參加,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大家相互認識,從今往後,你們就是這個廠的管理者了,這個團隊現有成員十二人,其中六人來自於源水鎮,4人來自於臨山鎮,2人來自昌達集團。”

聯席會議三人組當場為這些人做了分工,念到誰的名字,本人站起來做簡單的自我簡介。

隨後,關雲天再次講話:“家有家規,廠有廠法,各位雖然來自不同的鄉鎮,背景不同,以前所在的崗位不同,但現在來到廠裡工作,就得遵守廠裡的各項規章製度,服從安排,聽從指揮。廠裡將要製定各種管理規章和獎懲條例,不管是誰,一旦違反規章製度,將嚴格按照條例進行處罰,沒有例外,請大家記清楚。”

為了平衡兩個鄉鎮的利益,聯席會議決定由源水鎮的派駐人員負責財務科長、出納、記賬會計、入庫保管、後勤保障等崗位的工作,臨山鎮派出人員負責核算會計、出庫保管和日常管理等崗位的工作,昌達集團隻派駐了一名廠長和一名車間主任。

集團公司企管處為這個小廠製定了詳細的規章製度和廠規廠法,以關成光為首的管理團隊,利用建廠這段時間,學習這些規章製度和廠規廠法,還組織了考試。

在綜合利用項目建成投產前,關雲天告訴磚廠的負責人老吳和周福山,要他們減少煤炭進貨量。

磚廠的老吳和周福山在開始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明爭暗鬥,但沒有分出勝負,兩人意識到相互撤台對誰都沒有好處,麵對利益誰也不可能吃獨食,於是決定和平相處,相安無事,最終達到利益均沾的目的。

煤炭供應商早就看出了周福山跟老吳之間的微妙關係,在業務交往過程中把兩人都侍候的很好

,這幾年老吳和周福山都得到了煤炭供應商的不少好處。

“磚廠的產量又沒減少,為什麼要減少煤炭進貨量?”兩人感到十分不解。

“集團公司的農業項目產生了大量下腳料,專家建議把那些下腳料進行綜合利用,加工成一種比煤炭更好的燃料。綜合利用項目再有十來天就要建成投產,生產出來的產品準備直接供應磚廠,部分替代煤炭,所以讓你們減少煤炭進貨。”關雲天解釋道。

“關總,這種燃料對鍋爐有沒有損害呀?”

“現在環保對燃煤鍋爐盯得很緊,正常的優質煤炭都不符合環保要求,這種合成燃料能通過環保檢測嗎?”

老吳和周福山一唱一和,你一言我一語,關雲天聽得出來,他們這是不歡迎這種燃料進入磚廠,想用鍋爐和環保原因將其拒之門外。

本想狠狠教訓對方一番,怎奈周福山是關雲天的老丈人,當女婿的,還得耐心解釋:“這種燃料以核桃殼為主要原料,千克熱值比優質煤炭還高,不僅如此,它燃燒後沒有煙塵,更沒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產生,是一種真正的環保燃料,你們就放心使用吧。如果環保檢查,集團公司可以提供相關的技術證明。”

老吳跟周福山當然清楚,磚廠負責人跟集團公司董事長比起來,就是腳指頭跟大腿的關係,關雲天決定要辦的事,他們兩人怎麼能阻止得了?與其做無謂的阻撓,不如關心另一個問題,“關總,這種燃料有多少?”老吳問。

“每年最多兩萬噸,這一兩年估計也就一萬多噸。”

“哦......,”兩人把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因為磚廠每年的煤炭用量有十萬噸左右,即使下腳料生產的燃料達到兩萬噸,也還要采購煤炭八萬來噸,對老吳跟周福山的利益有些影響,但還不至於斷了他們的財路。

“怎麼樣?你們沒有問題吧?”聽見對方在電話裡支支吾吾,關雲天有些疑惑。

“沒有問題。既然這種燃料這麼好,我們很願意使用。”

“你們準備騰出場地,這邊一旦建成投產,生產出來的產品,馬上就會運過去。”

綜合利用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在輕工設計院專家們的悉心指導下,兩三天內就完成了設備調試,第一批產品很快就出來了。項目的工藝過程相對簡單,專家們在現場指導了一個星期,生產線上的員工便普遍掌握了操作要領。

正式投產以後,從金寨鄉的工廠源源不斷地運來下腳料,本廠生產的產品又不斷運往磚廠,坐在辦公室的關成光感到百無聊賴,因為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根本用不著他操心,關成光的工作就是組織車間正常生產和管理團隊的靈活運轉。

作為廠長,保證管理團隊和生產一線的正常運轉是他的本職工作,隻要這方麵工作做好了,廠長就是稱職的。但關成光的本性就不安分,他覺得哪個環節都插不上手,就好像被架空了一樣,自己感覺非常無聊。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個月後,關成光實在憋得難受,他走出辦公室,先去生產一線轉了一圈,又來到入庫出庫崗位看了看,根本找不到可以插手的地方。

這是關雲天事先的精心安排,為的就是防止關成光到出伸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