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一次契機(2 / 2)

“兼並重組沒有意義,從我所看到的企業資料可以看出,這些企業都沒有像樣的產品,兼並過來也不知道該乾什麼?”老丁插話道。

“叫咱們怎麼參與?總不能讓昌達集團把這些企業都收購了吧?彆說昌達集團這種民營企業,現在國營企業也不會乾這種事。企業有錢可以做慈善,救濟窮人,但沒有義務拯救瀕臨倒閉的企業,其實對於那些經營不善的企業,破產倒閉也沒有什麼可惜的。”葉佳怡道。

“縣裡也不是讓咱們拯救這些企業,宋副縣長的意思是,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昌達集團能否協助他們完成企業改製?”關雲天解釋道。

“按照丁總所說,這些企業既沒有適銷對路的產品,又沒有可資利用的設備,隻有廠區占用的土地還有點價值,但都做了銀行抵押,要想互惠互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葉佳怡道。

“嗯,這些企業唯一有價值的資產,也就是他們占用的那塊土地了,還要看土地價格和跟銀行的關係。”丁祥謙道。

“你們兩位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土地價值,在你們看來,土地價值如何才能體現出來呢?”關雲天道。

“住房商品化是大勢所趨,在大城市,房地產開發在幾年前就形成了規模,現在儼然成了有些地方的支柱產業,土地隻有得到開發,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

關雲天也知道這些企業的土地有些價值,但他想知道土地的價值如何體現,隻要土地價值能夠體現出來,參與地方企業改製,對昌達集團又何嘗不是一次機會?

“如果你們認為土地價值可以得到體現,我覺得咱們不妨一試,這也許是昌達集團拓展新的業務方向的一次契機,當然,具體操作一定要穩妥,企業改製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財務陷阱,恰

好,昌達集團有這方麵力量,如果真要涉足地方企業改製,你們財務部可能要承擔較多的工作任務。”

葉佳怡跟老丁讚同關雲天的觀點,他們同意以積極穩妥的方式涉足地方企業改製。

關雲天把昌達集團的決定反饋過去,宋副縣長非常高興,當即決定從農機修造廠開始實施,他安排改製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儘快組織農機廠清產核資,為了提高工作透明度,宋副縣長建議昌達集團派人全程參與。

當摸清了農機廠的所有情況以後,在改製辦公室的主持下,以關雲天為首的昌達集團代表,和農機修造廠的李廠長及職工代表坐下來開始談判。

昌達集團關心的問題是企業資產和銀行債務,農機廠關心的是退休職工待遇和在職職工的安排,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事務。

談了一天,因為雙方在銀行債務和企業資產價值方麵不能達成共識,第二天又把銀行資產部的工作人員請了過來。

根據當初的情況,農機廠以一百畝廠區占地,在銀行抵押了七百萬貸款,現在,農機廠的李廠長認為那塊地的價值被低估了。

“你們認為那塊地值多少錢?”昌達集團的代表問道。

“至少值一千萬!”

關雲天接了過去,“一千萬是你們的報價,有沒有依據還要打問號,我們什麼都不用說,隻相信銀行當時出的價格,金融機構不會信口開河,他們出的價格是真實可信的。”

“關總,你是大企業老板,肯定跟銀行打過不少交道,應該知道以不動產在銀行做抵押貸款,他們一般都不會按資產價值全額放貸,能給你八折就不錯了,在這件事情上,你不能裝糊塗呀!”李廠長道。

關雲天不以為然地說:“我不裝糊塗,李廠長也彆耍聰明,咱們還是聽聽銀行資產部的代表怎麼說吧。”

農行資產部張副經理,是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跟關雲天和農機廠廠長都認識,但關雲天是大企業老總,跟農行一把手劉行長是朋友,張副經理每次跟關雲天見麵隻是打個招呼,從來沒在一起相聚過,倒是跟農機廠李廠長有過多次相聚,但在關雲天麵前,張副經理不敢偏向農機廠說話。

“情況不一樣,如果是設備廠房等不動產,我們確實要打折,但像土地這種資產,尤其是區位不錯的土地,銀行幾乎全額貸款,不打折扣。”張副經理解釋道。

“張經理說的也許是事實,但我們以土地做抵押貸款,已經是四五年前的事了,過了這幾年土地應該升值了吧?張經理,你說呢?”李廠長看著張副經理,想讓對方說句公道話。

“這個嘛,土地升值是必然的,但具體升了多少,我可說不好。”這話誰也不得罪,不過也是句實話。

“那可怎麼辦?難道要找中介機構進行評估?”改製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犯難了。

“既然雙方都很在乎這件事,就得找人評估,評出多少是多少,到時候誰也沒話說。”關雲天道。

“評估當然是好事,等找到合適的評估機構,做出評估結論,那得需要多長時間?現在上麵天天催問改製進展,讓人腦袋都大了。另外,所有中介機構都是收費的,請問誰出評估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