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事先聲明(2 / 2)

“農機廠那個位置處於城市裡,四周不是居民住宅區,就是商業區,那裡早已不適合開工廠搞生產了,如果願意接受安排,當然是去昌達集團下屬的工廠。”

另一位職工代表舉手問道:“請問你們昌達集團的工資收入水平怎麼樣?按時發工資嗎?”

改製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接了過去:“說你隻顧埋頭乾活吧,你們農機廠早就沒活可乾了,難道此前你沒聽說過昌達集團嗎?他們是華源市最大的民營企業,員工兩三萬,產值幾百億,你說人家能不能按時發工資?如果收入水平低,能有那麼多職工嗎?”

“幾位職工代表,這裡我要事先聲明一點,昌達集團雖然是一家民營企業,但我們管理嚴格,非常正規,各項規章製度齊全,而且獎懲嚴明,工作環境肯定跟你們以前在農機廠很不一樣,如果有些職工自由散漫慣了,又不想改正,估計將來很難適應昌達集團的管理,對於這樣的職工,我勸他最好還是尋求工齡買斷。”關雲天道。

“工齡買斷又是個什麼情況?”職工代表問。

改製辦工作人員解釋道:“所謂買斷工齡,就是給每一年工齡一定的費用,根據職工工齡,一次性給予職工一筆資金,職工拿著這筆錢,從此以後跟企業各不相乾。”

“請問每年工齡能給多少錢?”

“這裡不便透露,你們可以去問已經完成改製的那些企業,那裡有一部分職工就屬於買斷工齡。”

“想問問關總,我們已經有一年多沒發工資,改製後,那些拖欠的工資能不能補發?”

“這個不屬於我們管轄的範圍,不過我認為應該可以補發吧?”關雲天把問題推給旁邊的改製辦工作人員。

“請大家放心,企業改製完成後,所有資金優先用於補發職工工資。”

因為在關鍵問題上達成了共識,會後,土地評估和清產核資同時進行,雖然農機廠早已做完了資產報表和價值評估,但在雙方對接過程中,昌達集團工作人員對農機廠資產報表中的機器設備和地上建築物的價值不予認可。

丁祥謙這位國營大企業財務處長出身的財務總監,看著農機廠資產價格表中列出的事項,有點哭笑不得,“你們這幾台機床,當初購買時的價格是這個數,時隔七八年,價值還是這個數,難道農機廠很特殊,不實行設備折舊嗎?”

老丁非常清楚,設備屬於固定資產,按照國家的稅收和財務政策規定,所有設備都要折舊,根據行業性質的不同,折舊年頭不等,工業設備最多也就十年左右,完成折舊後,價值就歸零了。

農機廠的代表找了個不是理由的理由,“購進這些設備以後,實際上農機廠就沒有多少活可乾了,雖然過去了七八個年頭,這些設備其實並沒有使用幾次,所以,我們覺得它的價值並未發生多大變化。”

“你們的理由站不住腳,首先,設備折舊跟你們乾沒乾活沒有必然聯係,另外,即使考慮這方麵因素,又怎麼知道你們究竟用這些設備乾了多少活呢?”

“丁總,既然在大的方麵已經達成了一致,我們也不會在細節問題上過分計較,但你也不能把這些設備的價值歸零吧?你怎麼也得給它們定個價。”

“嗯----”老丁動了惻隱之心,“農機廠到了這個份上,職工們一年多都沒發工資了,說實話,我很同情你們,但我也不能讓昌達集團太吃虧。這樣吧,根據我的經驗,像這種機床設備,正常折舊時間為十二年,現在過去了八年,也就是已經折舊了三分之二,念在這些年設備使用不多,我把折舊率定為百分之六十,這總可以了吧?”

“多謝丁總理解我們的難處。”

“感謝的話不必說,這點錢在你們這兒當回事,在昌達集團就是小錢,但咱們辦事要有原則性。另外,農機廠的地上建築物,廠房庫房和辦公生活設施,這都修建三十來年,除了能拆下一些舊磚,其他都沒有價值了,但是你們還標價這麼高,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三十年的平房,本身就沒有價值了。”

“丁總,話不能這麼說,昌達集團接手後,這些建築起碼可以用做暫時的倉儲或值守用房吧?否則你們得搭建臨時建築。”

“這話我同意,但這些地上建築的殘值最多百分之十到十五。”

農機廠的財務人員認為老丁出價還算公道,雖然沒占什麼便宜,但也沒有吃虧。

土地評估結果出來以後,得到了昌達集團和農機廠雙方的認可。農機廠那片土地價值八百五十萬,他們的銀行貸款是七百萬,昌達集團除了負責歸還這筆銀行貸款,還要向農機廠支付一百五十萬現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