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遠慮近憂(1 / 2)

()對於新經濟,關雲天跟葉佳怡和丁祥謙有過多次論及,但以前隻是泛泛而談,從來沒有涉及具體事件,深入討論過。

聽說關雲天要征求自己的意見,葉佳怡道:“新經濟包括好多方麵,不知你想最先接觸哪一行?”

“前麵說了,下一步我想把昌達集團儲備的四百畝建設用地利用起來,以咱們現在的條件做地產開發,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隻差行動了。”關雲天道。

“把閒置土地利用起來是好事,住房商品化的趨勢,已經蔓延到全國各地,這個時候切入地產開發,不早也不晚,應該說是恰逢其時。隻是房地產開發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以昌達集團現有的流動資金,恐怕很難支撐幾個樓盤的開發。”葉佳怡的見解總是很有參考價值。

“昌達集團目前還得以現有幾個生產項目為主業,企業流動資金一分也不能挪用,要做房地產開發,資金必須從其他渠道想辦法。今天找你,第一,征求你對企業下一步打算的意見,第二,咱倆再次分工,如果啟動地產開發,昌達集團的現有業務由你全權負責,我把精力放在地產開發上,這邊就完全無法顧及了。”

“這沒有問題,有事我會及時向你彙報。”

“那就這樣定了,一兩天之內,開個董事會,把下一步的發展計劃提交董事會討論,爭取股東們的支持。”

其實自從昌達集團參與地方企業改製,得到了四個企業的廠區地皮,股東們就大致知道那些土地的用途了,當關雲天在董事會上提出公司的下一步計劃時,得到了幾位股東的一致同意。

這些股東都受過良好教育,經常關注國家發展形勢,根據某些信息,早就判斷房地產行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他們對傳統製造業有深刻認識,一致認為在傳統製造業中堅守,企業的發展空間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限製,往其他行業邁進是早晚的事,早邁出這一步,或許能遇到更好的機會。

彆說在富源縣,即使在整個華源市,要論從事房地產開發,也沒有比昌達集團條件更好的企業。首先,他們有現成的土地資源,其次,昌達集團在社會上的名聲很響亮,這對將來的住房銷售有很大的便利。

但是,關雲天經過了解谘詢得知,房地產開發這種資金密集型行業,以單個樓盤漸進式的往前推進,不免給外界造成沒有實力的印象,如果多個樓盤同時開發,就需要大量資金做後盾。

有人向關雲天建議,讓他以賣樓花的方式搞預售,可以籌集一部分開發資金,關雲天了解到這種方式的操作程序後,被他否決了,“我是實實在在的搞開發,不是為了圈資金。做傳統製造業,昌達集團是有擔當的良心企業,做房地產開發,我們仍然堅持同樣的理念。”

為了籌集開發資金,昌達集團再次敲開了各金融機構的大門,關雲天跟財務總監老丁各自分工,他負責在農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原信用聯社改製而來)融資,工行、建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融資,則由老丁負責。

跟農商銀行的孫行長見麵時,關雲天提到想涉足房地產開發,對方很不理解,“昌達集團是全市

名列第一的大企業,在傳統製造業領域做的很好,為什麼突然想起來做房地產?”

“孫行長,因為北部山區的農業項目開發,我有好長時間沒來拜訪老大哥了,有些事沒來得及向你彙報,半年前,我們響應政府號召,參與了幾家地方企業的改製,通過一些交易,昌達集團得到了幾百畝位於城區的土地。住房商品化是今後的一大趨勢,我們想趁這個機會,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及時介入房地產市場。”關雲天解釋道。

“這涉及企業轉型啊!昌達集團現有產業怎麼辦?那都是你們做了多年的產業,一下子扔掉不可惜嗎?”老孫跟關雲天是多年的朋友,昌達集團的每一個項目,都得到過他的支持。

“不是企業整體轉型,現有產業還要繼續經營,我們隻是把一部分資源和精力投放到房地產市場。我知道你對昌達集團非常關心,但我的做事風格你還不知道嗎?一向穩打穩紮,不會把正常經營的項目隨便扔掉。”

“如果繼續保持昌達集團現有產業的穩健發展,隻把部分資源投到地產市場,這個決策我支持。呃,你們這幾年在北部山區開發的農業項目,據說效果不錯,我們農商銀行在金寨、臨山和源水三個鄉鎮的辦事處,這幾年的績效都提高了不少,說明當地村民的經濟條件大有改觀。”老孫道。

“其實,當初涉足北部山區的農業項目,除了配合縣裡的扶貧開發工作,另一個目的也是想讓昌達集團跨出傳統製造業的範圍,這次準備涉足地產開發,也是同樣的目的。”

“嗯,作為企業的經營著,你們做出的決策肯定有自己考慮,不過我不明白的是,昌達集團的傳統製造業做得這麼好,你們為啥要試圖離開這一領域呢?”

“孫行長,你一定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還有未雨綢繆這樣的成語故事,實際上,這樣的近憂前幾年就有了,隻是因為昌達集團在各方麵都具有較強實力,到目前為止還能應對自如,才讓外界認為我們平安無事。”關雲天解釋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