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共同進退(1 / 2)

其實,早在五六年前就有人提到過傳統產業存在的風險,隻不過那時環境比較寬鬆,情況不像現在這樣緊迫,但當時還是引起了關雲天的注意,才有了後來涉足新經濟領域的打算,兩三年前成立昌達地產公司,還有對外整體轉讓簾子布分公司,籌備汽車零配件項目,正是基於收縮傳統產業,將昌達集團產業重點轉向新經濟和新型製造業的考量。

召集這次董事會,關雲天不僅想把自己在新形勢下的一些設想跟股東們交流,還想就集團公司的未來走向征求股東們的意見。在談到環保新政對上市公司傳統產業的衝擊,以及昌達集團的應對之策後,關雲天強調:“這件事迄今為止隻在小範圍內提及,我希望大家不要擴散,否則對穩定上市公司股價隻有壞處。再說,昌達集團管理層還沒開始減持,時間尚早,即使麵對親朋好友,也不宜將這個消息傳播出去。”

“通過減持股權,逐漸退出上市公司以後,昌達集團等於完全脫離了傳統產業,既不引起外界注意,又成功避開了行業將來麵臨的巨大風險,還超額兌現了資產價值,這一招金蟬脫殼之計,真是神不知鬼不覺!這樣一來,集團公司將來包含的業務主要是地產開發、汽車零配件和北部山區的農業項目,涉及到環保和安全生產的麻煩,自然就會少多了,企業規模差不多也會縮小一半,這樣也好,起碼便於管理。”葉佳怡道。

“準確地說,在汽車零配件項目做起來之間,昌達集團的產值規模最多隻有原來的三分之一,雖然我們做企業從來不是為了單純追求產值規模,但保持適當規模,也是完全必要的,所以,除了加快汽車零配件項目的建設進度,這就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昌達集團今後還要不要發展?如果要繼續發展壯大,下一步該怎麼做?”說完,關雲天用目光掃視著會場的各位同事。

這個問題很嚴肅,也很突然,各位董事會成員也許根本沒來得及思考這樣的問題。

見沒人說話,關雲天繼續道:“上述問題可能各位同事還沒來得及考慮,但有個最現實的問題,也許你們很關切,隻是口頭上沒好意思說出來,那就是咱們減持上市公司股權後,變現的資金作何用途?其實,我自己也在問同樣的問題,但我至今也沒有答案。”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考慮過。”薛建清道。

“是啊,真沒考慮這個問題。”其他成員異口同聲地說。

“雖然你們沒考慮,說實話,我真考慮了,咱們代表控股方管理層,在上市公司中占股百分之六十五左右,但這六十五的占比中,咱們內部還有一個分配比例,我的考慮是,到了解禁期以後,在二級市場上減持變現的資金,按以前製定的持股比例進行分配。公司上市前曾經明確,這部分資產已經按持股比例實實在在地分配給各位,減持股權所兌現的資金,你們可以自行處理,具體怎麼做,完全是你們的自由。”關雲天道。

“能問一下,減持股權兌現的資金,

(本章未完,請翻頁)

歸於你名下的那部分,你打算怎麼處理?或者說將來準備用來做什麼?那麼大一筆錢,誰也不可能單純用來消費吧。”葉佳怡道。

“這個......”關雲天略一遲疑,“具體做什麼,我還沒考慮清楚,不過大方向倒是有。”

“嗬,說出來聽聽嘛,也好供我們參考。”在昌達集團所有高管中,葉佳怡跟關雲天說話最隨便。

“可以說出來,但這隻代表我個人對資金的一種使用方案。”

“你就說吧,萬一具有參考價值呢,也省得我們費腦筋。”

“你們在前麵也提到,昌達集團要是通過股權減持,最終跟傳統產業脫鉤的話,就隻剩下地產開發、汽車零配件和農業項目三個板塊,即使汽車零配件做起來了,集團公司在產值規模上最多達到原來的一半。我是做實業出身,儘管傳統產業麵臨諸多政策性風險,咱們想方設法擺脫跟它的聯係,現在我又主持地產開發,但我還是對實體製造業情有獨鐘,所以,我想用股權減持兌現的資金,重整昌達集團的製造業板塊。”關雲天道。

“重整昌達集團製造業板塊,絕不會是傳統製造業吧?”

“當然,想儘辦法剛脫離了傳統製造業,自然不會吃回頭草。如果再選擇行業,肯定是類似於汽車零配件這樣的新型製造業。”

“現在有目標了嗎?”其他股東看上去也都很關心這件事。

“這隻是我的設想,具體做什麼,我也沒有目標。”

“你不是說了嘛,昌達集團管理層是個整體,遇到事情要共進退,你想重整昌達集團製造業板塊,為什麼不能讓我們為你添磚加瓦呢?”葉佳怡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