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精彩互動(2 / 2)

“這位老總,我是‘全省經濟周刊’的記者,你們昌達集團是聞名全省的民營企業,這一點我早有耳聞,好幾次我想去昌達集團采訪,都被你們企業的公關部門婉拒了,而且在媒體上很難見到昌達集團的新聞,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葉佳怡莞爾一笑,“包括我們當地媒體宣傳部門也有這樣的疑問,其實沒有什麼原因,主要跟昌達集團董事長的性格有關,因為我們的董事長是個非常低調的人。說實話,包括他自己,昌達集團對當地的貢獻是首屈一指的,但無論做了什麼,他總是拒絕對他個人和企業進行宣傳報道,還有多項社會榮譽,都被他拒絕了。”

“你們這位董事長真夠低調,社會上好多企業老板不把精力放在經營管理上,企業做的一塌糊塗,搞歪門邪道卻很有一套,他們電視上有影,廣播裡有聲,報章上有名,千方百計沽名釣譽,給自己弄了一大串頭銜。”

“嗨,人各有誌,我們的關總認為,他本來就是個不值一提的小人物,是曆史給了他做企業的機遇,沒想到他對經營管理這一行還有些興趣,便決定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對名利就看得很淡了。”葉佳怡侃侃而談。

“好一個人各有誌!可惜,這樣的企業家太少了!在我了解的企業經營管理者中,無論哪種所有製企業,這樣的老板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提問記者感歎道。

“如果有機會,請你去我們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公司跟他當麵聊聊,我們的董事長是個有故事的人。”葉佳怡道。

“我倒是希望有這樣的機會,隻不過你們的董事長有再多的故事,他那麼低調,我怕他不願跟我見麵呀!”

“哈哈哈”

“這位老總,我是省廣播電台的記者,你們的成果獲得了今年的科技進步二等獎,請問昌達集團今後打算如何利用這項成果發展自己的企業?”

這場見麵會,記者們把焦點集中在了企業上,畢竟昌達集團這家聞名全省的民營企業,外界一直對其知之甚少,今天終於逮著機會,媒體記者們總算可以撩開她的神秘麵紗,一觀究竟。

“毫無疑問,企業開發的科研項目,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企業發展服務,高能蓄電池這種儲能裝置,在新能源日益普及的未來,將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昌達集團打算將其產業化。但是,大家從獲獎項目情況簡介中也許已經知道,我們這個項目是工業化試驗成果,離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還有一段距離,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工作,是繼續完善工業化試驗條件,為將來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打下堅實基礎。”葉佳怡道。

“當初決定開發這項技術,你們是基於哪方麵的考慮?也就是說怎麼想到開發這方麵的技術?”

“昌達集團由於自身需要,以前曾經配套有自備發電廠,幾年前因為環保政策的要求,我們響應政府號召,關閉了自備電廠,集團公司決定脫離傳統產業,在進行產業升級過程中,我們決定進入高端製造業,在已經考察實施的幾個項目中,跟新能源有關的項目,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之一。在某個時間節點,我們的童博士正好推薦了高能蓄電池這個項目,經過考察調研,最終決定跟新材料研究院合作開發這一項目。”

“如今,工業化試驗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將來進行工業化生產也是必然,請問昌達集團對這個項目有沒有長遠目標或最終期待?”

“從已經取得的工業化試驗成果來看,電池的各項性能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今後努力的目標,當然是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是技術方麵的期待。至於工業化規模,我們的第一個市場目標,是成為乘勝汽車公司電動車項目的唯一動力配套係統,一旦這個目標得以實現,就能在國內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名列前茅,但這僅僅是第一步,我們還有開拓其他新能源汽車市場和拓寬高能蓄電池應用領域的計劃。”葉佳怡道。

“剛才葉總談到你們的產品要成為乘勝汽車公司電動車項目的唯一動力配套係統,都知道那是個不小的市場,難道沒有企業跟你們競爭嗎?”這些記者,見慣了社會上那些自吹自擂,王婆賣瓜的老板,他們的懷疑可以理解。

葉佳怡點了點頭,“市場經濟,哪有不存在競爭的市場?何況還是那麼大的一個市場。實不相瞞,目前跟昌達集團的產品同時進行實測的高能蓄電池,就有四五種品牌。”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