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等了,現在就可以確定下來。”
“唉,剛才你說公司總部那邊事情多,你們現在在忙什麼?”
“主要在做兩件事,第一是新能源汽車蓄電池的工業化生產裝置建設,正在建設的是一期工程,年產高容量蓄電池三萬套,估計明年四五月份投產。”關雲天道。
“喲,沒想到你們還真把這個項目做起來了?這是個比較超前的項目,我原以為昌達集團隻是跟外麵的科研單位搞搞試驗,得個獎,為企業增加點知名度就完事了。”老魏坦言道。
“魏處長,我們做事曆來都是認真的,隻要認準了的事,除非遇到不可抗拒因素,否則,必須做完,必須做好。我們的高容量蓄電池項目,不僅得到了去年的全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市場開發方麵,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已經有兩家國內整車生產商的電動汽車項目,跟我們簽訂了蓄電池配套供貨合同。”
“不錯不錯,既注重產品,又注重市場,項目才能取得成功。”
“正是有了兩家車企的電動汽車項目做保障,我們才決定投資建設一期工程。”關雲天解釋道。
“我記得你們的蓄電池項目,已經得到包括發改委在內的多個部門的政策扶持,是這樣吧?你們正在做的第二件事又是什麼呢?”老魏關切地問。
“第二件事,跟第一件事正好相反。”關雲天賣了個關子。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魏處長疑惑地看著關雲天。
“下一步我們準備對廢舊蓄電池進行回收處理
。”
老魏略顯驚愕地說:“一邊生產蓄電池,一邊回收處理廢舊蓄電池,這主意誰提出來的?現在電動汽車還沒得到大眾認可,就想到廢舊蓄電池的回收處理,你們是不是太超前了?”
“如果從技術儲備的角度考慮,現在動手開發相關技術,一點也不超前。一方麵廢舊蓄電池的無害化處理,聽上去好像是做廢品回收,其實這方麵技術幾乎還是空白,據說開發難度甚至比蓄電池生產技術還要高,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完成的。另外,雖然電動汽車現在的保有量還很低,但肯定要逐年增多,而蓄電池的使用壽命一般也就五六年,通過分析我們認為,現在著手開發這方麵技術,跟將來的工作能做到很好的銜接。”關雲天道。
“嗯,廢舊蓄電池回收處理,你們考慮過效益問題嗎?”
“考慮過。這種項目不會有太高的利潤,但它的收益很穩定,而且不用擔心市場風險。”
“哦,何以見得呢?”
“可以做個簡單設想,假如三分之一的乘用車被電動汽車所取代,每年耗用的蓄電池就有幾百萬套,使用到期後,每年廢棄的蓄電池也有幾百萬套,如果這些廢舊蓄電池得不到處理,長期積累起來,對於環境來說,那是件多麼可怕的事?這就是本項目的意義所在。”
老魏點頭稱是。
關雲天繼續道:“對這些廢舊蓄電池進行回收和無害化處理,這件事隻能由企業來做,但任何企業做這件事的前提,都必須有利可圖,否則,就會躲得遠遠的。”
“但是,我看不到怎麼做這件事才能有利可圖。”
“這就需要政府出麵了。”關雲天道。
“你指的是政策扶持吧?我覺得那點錢對企業利潤起不到多大作用。”
“政策扶持隻是一方麵,畢竟廢舊蓄電池的回收和無害化處理,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環保,既然燃油車輛可以通過征收燃油稅用於環境保護,電動汽車為什麼不可以在蓄電池銷售環節征收一定的稅費,用於報廢蓄電池的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呢?燃油稅的征收並未真正消除尾氣汙染,但報廢蓄電池的無害化處理,卻能實實在在地為環境保護做貢獻。政府職能部門統一征收的這筆錢,應該按比例反饋給企業,作為利潤的主要來源。”
老魏點頭讚同,“這思路倒是不錯,誰知道實際情況如何呢?就怕有關部門意識不到這件事的重要性,企業就得吃苦頭了。”
“一開始有可能出現你擔心的情況,但時間稍微一長,各地報廢的蓄電池堆成了山,有關部門恐怕不考慮都不行!”
“我的擔心可能是多餘的,說不定很快就會出 台相關政策,畢竟新能源汽車是鼓勵發展的行業,也許用不了多久,在報廢蓄電池成為環保問題之前,政策就出來了。如果能采取燃油稅那樣的方式進行轉移支付,企業利潤就有保證了。”魏處長道。
“所以,我們決定在昌達集團內部,開發廢舊蓄電池的無害化處理技術,哪怕開發完成後,一時用不上也沒關係,因為早晚要開展這項工作。”關雲天信心十足。
“昌達集團開發這麼具有前瞻性的項目,應該得到職能部門的支持,你讓公司準備一份項目的立項報告,重點突出目的意義,我讓有關領導看看,爭取給你們一定的支持。”
“好是好,但你快退休了,再出麵辦這種事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