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小人物的非凡之路最新章節!
老華這種職能部門的處長,雖然算不上級彆很高的官員,但手握實權,麵對一般企業,平時養成了隨心所欲,口無遮攔,甚至頤指氣使,盛氣淩人的習慣,隻顧他說得出口,不顧企業負責人的感受。那些嚴重依靠政府補貼和扶持資金度日的企業,確有目的不純,隻想騙取補貼資金的老板,對老華的貶損或侮辱性語言不當回事,隻要能把補貼扶持資金搞到手,沒有人在乎他說什麼。
昌達集團跟那些企業完全不同,他們雖然也不止一次接受過不同層級職能部門的扶持或補貼資金,但他們目的非常明確,所有補貼扶持資金一分也不會挪作他用,完全用於項目本身。不僅如此,凡是昌達集團申請的項目,都是以企業自有資金為主,扶持補貼資金隻屬於少量補充。
麵對這樣的企業,老華那些尖酸刻薄的話顯然說錯了地方。被毫無根據地損了一頓,葉佳怡當然不能接受,大不了環保部門抽回他們支助的三百萬扶持資金,昌達集團完全承擔得起這點損失,但不能接受這種侮辱,所以,她的回答讓老華頗為尷尬。
雖然意識到自己的話非常過分,老華也想往回收,但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的話,哪能那麼容易收回去?麵對葉佳怡的回敬,老華也隻能接受。
對於昌達集團廢舊蓄電池回收處理技術的開發,環保部門支助了三百萬扶持資金,在與此有關的幾個職能部門中是最少的,即使老華對葉佳怡的話不滿意,他也不可能收回扶持資金,這麼大的事,畢竟不是他一個處長能完全決定的。再說,當著其他三個職能部門的處長,老華要是作出收回扶持資金的決定,他就跟小人沒啥區彆,誰不知道量小非君子的古訓?
見場麵出現尷尬,老楊急忙打圓場,“葉總,我們都知道昌達集團的實力,可以說職能部門的補貼和扶持資金,對你們來說可有可無,即使沒有職能部門的扶持,憑借企業超強的實力,你們照樣會把項目開發成功。”
在場的幾位處長中,葉佳怡跟發改委計劃處的老楊最熟悉,見對方幫忙緩和氣氛,葉佳怡當然心領神會,“我們不否認有華處長說的那種企業,但昌達集團不是,正如楊處長說的那樣,即使得不到職能部門的支持,我們照樣會把項目做好,現在已經投產了兩條生產線的高能蓄電池項目,在沒得到職能部門任何支持的情況下,我們把項目照樣做得很好。”
“對於好的項目,隻要能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不管企業是否需要,我們都會資助,這也是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做的工作。”
“各位領導,昌達集團雖然自身實力強,但我們也知道感恩,既然得到了職能部門的資助,我們會用好政府資助的每一分錢。但恕我直言,昌達集團本來就是體製外企業,有一套非常科學的運行管理機製,在接受正常監管的前提下,我們不希望受到外部乾擾。”葉佳怡不客氣地說。
從葉佳怡的話語中,處長們感到他們的這次實地調研並不受歡迎,來自科技部門的方處長說:“以前跟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打交道比較多,跟企業交往比較少,按葉總的說法,企業不希望受到外部乾擾,對於我們職能部門而言,哪些屬於正常監管?哪些又屬於外部乾擾?”
“對於
(本章未完,請翻頁)
科研管理,我的理解是,如果項目接受了政府資助,應該不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還是企業,都要按照有關管理的統一要求,定期向主管部門做書麵彙報,出現意外情況,可以臨時彙報,除此之外,我認為都是多餘的。”葉佳怡對社交場合的圓滑從來不感興趣,說話一向直來直去。
在楊處長的記憶中,葉佳怡給他的印象一直是溫婉乾練的職場精英形象,沒想到她的性格中還有如此犀利的一麵。其實老楊對葉佳怡還是不夠了解,因為葉佳怡是企業管理專家,她潛心於自己的管理專業,對社交場合跟人打交道那一套故意迎合很不適應,剛到昌達集團那些年,葉佳怡曾拒絕跟外界交往。
在其他三位處長麵前受到了冷落,這個麵子老楊得找回來,“葉總,難道我們這次實地調研也屬於外界打擾?”
葉佳怡看出了老楊的心思,當然要給對方一個台階,她莞爾一笑,“那倒不是,畢竟我們的中試裝置建設延期比較多,正想將其中的原因往上彙報,你們前來實地調研,我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向職能部門的領導彙報工作。”
聽到這樣的解釋,老楊稍微欣慰了一些,“葉總,其實我們無意插手科研開發的具體工作,這次前來實地調研,隻想給你們一個信號,那就是讓童博士他們抓緊工作,當然他們一直抓得很緊,可能我們有點操之過急,因為時間不等人,綜合各方麵反饋的信息,現在需要你們的項目儘快搶占技術製高點,如果這項技術早日實現產業化,無論對誰都有好處。”
“楊處的心情我們理解,在這個問題上,其實企業和職能部門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但科研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急躁,基礎工作不做紮實,將來即使實現了產業化,也會遇到不少問題,正所謂欲速則不達。”葉佳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