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簡直是奇跡(2 / 2)

“是啊,葉總說的很對,如果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好,大事想也彆想。另外,參觀過程中還發現個細節令人感慨,所到之處,無論廠區還是車間,沒有見到一個閒散人員,所有人都在專心致誌地做自己的工作,這麼大的企業,崗位眾多,要做到這一點,說明管理非常精細。”好歹是上市公司總經理,老侯觀察事情還是很仔細。

“嗯,我也注意到這個細節,昌達集團的管理確實精細高效。不過我想向關總葉總請教一個問題,你們這樣一個蘿卜一個坑的管理方式,如果遇到某個崗位的職工突然因為自己生病或家裡有事需要請假的話,請問你們怎麼處理?”凱源公司主管人事和勞資的苟總問道。

“兩三萬人的企業,就整個公司而言,幾乎每天都有因事因病請假的職工,但職工所在的基層單位,既有班組長,又有工段長,還有車間主任,昌達集團對管理人員有個要求,每個分公司從班組長到工段長,再到車間主任,甚至分公司的相關領導,都要對所轄範圍各個崗位的操作規程爛熟於心,實際操作要做到得心應手,一旦某個崗位有人臨時請假,這些基層管理人員就要頂上去。有了這條製度作保證,這些年來,還從未出現過因為職工臨時請假而耽誤生產的情況。”葉佳怡道。

“這是昌達集團對基層管理人員的額外要求,他們對此沒有怨言嗎?”

“隻要做到責權利對等,把利益及時兌現,不讓他們白付出,就沒人有怨言。”葉佳怡道。

“對,關鍵是利益,不能讓基層管理人員白付出。昌達集團的管理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我對另一個現象

(本章未完,請翻頁)

更有興趣,昌達集團雖然規模和名氣都很大,但畢竟身處縣城,地勢比較偏。兩位老總,我想請教的是,你們如何吸引那麼多人才到這裡工作,並把他們留住?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後的就業去向,首選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實在不行,才考慮一二線大城市,像這樣的縣城,能吸引這麼多優秀大學生,簡直是個奇跡!”凱源公司的苟總認為,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關雲天對人才問題最有體會,“請教不敢當,但苟總談到的現象,確實普遍存在,地處中小城市的所有企業都麵臨幾乎同樣的問題,這種情況我有深切感受,現在的價值導向,特彆是各種媒體,連篇累牘地宣揚超大城市和大城市機會多多,好像全國的機會都集中到那些特大型城市和大城市去了,隻有在那些城市,才有好工作、高收入和高福利。稍微像樣一點的大學,畢業生言必稱北上廣深,我們在每年的招聘會上,總能遇到不少這樣的人。”

“對呀,可是昌達集團如何吸引了這麼多的人才?在你們的技術中心,無論做分析檢測,還是在童博士那裡做技術開發,我了解到很多技術人員都畢業於名牌大學,在各生產部門,也有不少大學畢業生。關總,在這方麵你們有什麼經驗能讓我們分享嗎?”老苟想知道昌達集團吸引人才的秘密。

關雲天想了想,直言道:“說出來你恐怕不信,其實我們真沒有什麼特彆之處,非要說經驗的話,那就是對人才首先要以誠相待,跟他們交心。”

“這兩點非常重要,但僅憑這兩點,恐怕不足以對人才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吧?”凱源公司總經理老侯,也加入到這個話題。

“當然,任你巧舌如簧,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想把人才吸引過來,誰也沒有那麼大本事。不要抱怨現在的年輕人太現實,他們要生活、要成家、要買房,哪一項都少不了花錢。”

“沒錯,可是昌達集團在吸引人才方麵,具體是怎麼做的呢?”老侯追問道。

“首先,跟對方交心,對他們以誠相待,雖然這不是吸引人才的關鍵手段,但這是必要步驟,而且是第一步。因為隻有對你有充分的了解,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他們才對你的企業有興趣。”關雲天道。

“關總說得有道理,在對你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即使你給出其他條件,對方也會認為你在開空頭支票。”

關雲天點頭讚同,並當著客人講了昌達集團在一所985大學招聘畢業生的故事。

在畢業季,關雲天跟昌達集團人力資源部的工作人員走進大學的招聘會場,介紹企業狀況時,他毫無隱瞞地告訴圍過來的畢業生們,昌達集團不僅是民營企業,而且不在大城市,它的總部在一個縣城。

聽了介紹,有幾位求職者當即搖頭就要走開,關雲天叫住了對方,“同學,請留步!請問你們讀的什麼專業?”

對方轉身,用奇怪的目光看著關雲天,“還用問嗎?當然是你們招聘的專業。”

“那就對了!但我有個問題想請教,對於將來的工作,請問你們想專業對口,還是更在乎企業所在的位置?”

對方往回走了幾步,離得稍微近了些,“專業是否對口和企業所在的位置,跟今天的招聘有什麼關係嗎?”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