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小人物的非凡之路最新章節!
關琳珊是學財務管理的,成本控製和投資回報率是她關心的主要問題,畢竟從市場調研得到的第一手資料顯示,所謂的小劑量包裝隻是一種趨勢,市場上的現實情況還是兩種規格並存。不過,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討論,敢於在父輩麵前說出自己的擔憂,看來她還是有些勇氣。
“考慮投資風險沒錯,但你們在調研過程中已經知道小包裝規格是一種發展趨勢,作為生產商,就應該順應發展潮流。跟投資風險比起來,我覺得迎合消費趨勢更重要,否則,昌達藥業公司就會喪失小劑量包裝產品的市場份額。”關雲天道。
“還有個稍微專業一點的問題,如果保留現有包裝線,新建一條小規格包裝生產線,在投資上看似有點浪費,但這樣可以做到萬無一失,既保證了現有規格的產品繼續生產,不至於馬上斷供,畢竟大規格產品還有市場,又能順應小規格包裝的發展趨勢,即使將來大規格包裝產品徹底退出市場,從技術上講,通過更換某些部件,這套設備也可以作為其他藥品的包裝線,基本不造成浪費。”葉佳怡道。
關琳珊認為有道理,她覺得自己考慮問題過於片麵,隻關注跟自己專業有關的因素,缺乏全局觀念,這就是專業部門管理人員跟企業掌舵人之間的根本區彆。於是,她不再發言,而是靜靜聽著兩位掌門人對這件事情的決斷。
聽了葉佳怡的說明,更加堅定了關雲天的意見,“新建一條包裝線才投資五百來萬,又不是多大的項目,沒有必要猶豫了,抓緊時間落實,昌達藥業公司適應市場需求的步伐,不能落在其他企業的後麵。”
因為項目不大,說完這句話,關雲天就什麼也不管了。
回到辦公室,葉佳怡向關琳珊交代任務,讓她根據調研情況整理一份市場調研報告,並聯合集團公司辦公室和技術部門,編製藥品包裝技術改造可行性報告。
第一次做這種工作,關琳珊不免有些生疏,好在各部門都很配合,沒有幾天,可行性報告就做完了,有辦公室的老手把關,質量當然沒問題。
技改項目在董事會立項獲批後,首先落實了一千萬投資,接下來要進行設備招投標,葉佳怡在一旁指導,讓關琳珊代表昌達集團向有關設備生產商發函,邀請他們參與投標。
通過幾次擴產和增加藥品種類,昌達藥業公司現在已經在業內小有名氣,儘管這次的項目不大,有關製藥設備生產商在接到邀請後,還是積極參與投標,不過,在接觸過程中,關琳珊發現所有投標單位都想跟她套近乎,他們經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上:“我們跟昌達藥業公司早就是老關係了,你是新來的,不知道情況,你們的某一部分設備,就是我們單位提供的。”
“幾百萬的設備,又不是多大的項目,還招什麼標呀?直接給我們就得了,昌達藥業還信不過我們嗎?你們的第一個項目,我們負責供應的設備有幾千萬,質量
(本章未完,請翻頁)
沒有一點問題,售後服務很到位,你們的關總和葉總對我們一直很滿意。”
“通過前幾次設備供應,我們跟關總和葉總早就成為好朋友了,這點事還用招標?你們也不嫌麻煩!”
關琳珊第一次跟這些供應商打交道,看見來者都是昌達藥業公司的一幫老熟人,她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於是,把投標資料往葉佳怡辦公桌上一放,“還是給你吧,他們都聲稱是昌達藥業公司的老關係,我不知道該照顧哪一家。”
“為什麼要照顧?既然咱們招標,他們投標,那就沒有什麼老關係好朋友可言,所有參與投標的單位一視同仁,一切讓他們的標書說話,誰也彆套近乎。”葉佳怡道。
“可是,要真把你們的老朋友拒之門外,是不是顯得有點不近人情?”第一次操作這種事,關琳珊不免顯得小心翼翼。
“管他們乾什麼呀!即使其中有我和你父親的朋友,他們必須明白自己乾嘛來了,我覺得他們應該知道自己到這裡是參與投標,而不是搞那些沒用的關係。也許有人覺得小項目,沒有必要太認真,但他們錯了!昌達集團是一家非常正規的企業,幾萬幾十萬的采購都要招標,幾百萬的設備采購,更要通過招標確定供應商。”葉佳怡鄭重其事地強調這一點,也是想讓關琳珊知道,企業管理涉及很多方麵,每個方麵都要按原則辦事。
“那我就告訴他們,認真準備投標材料,不要有非分之想。”
“對,通知他們一個星期後參加投標會。我也是納悶,那些人明明知道昌達集團的辦事原則,他們怎麼會生出那種奇怪的想法?難道以為你第一次經手這種事,想渾水摸魚?”
“也許吧,那些做銷售的都是老油條,他們可能欺我沒有經驗。”關琳珊道。
“彆管他們說什麼,一切按昌達集團的原則辦,保證出不了差錯。”
一個星期後,昌達藥業公司藥品包裝設備招標會,按時在昌達大廈總部五樓會議室舉行,由葉佳怡和設備采購部經理,以及藥業公司負責設備的副總工程師,加上總經理助理關琳珊,組成了招標評審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