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競標單位陳述和標書評審兩個環節,參與競標的八家單位有五家被淘汰,評審小組關起門來,對剩下的三家供應商進行評審。
因為入圍的三家設備生產商都曾跟昌達藥業公司有過合作,葉佳怡建議先聽取藥業公司副總工程師老王對這三家企業的設備質量進行評價。
“從基層反饋回來的情況看,這三家生產商的設備質量都不錯,否則,他們也不可能最後入圍。但是,三家企業的設備質量還是有所差彆,宏光製藥設備公司的產品比較皮實耐用,但精度稍差一些,包裝的藥品合格率隻有百分之九十左右。”
“基層對另外兩家的設備質量有什麼評價?”葉佳怡問道。
“飛鷹公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司的設備精度最高,但維修比較頻繁;三葉公司的包裝設備自動化程度最高,精度雖然比飛鷹公司稍差一點,但合格率也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據廠方介紹,他們還可以進一步改進。”
“王總,你認為哪家的設備最適合昌達藥業公司?”
“從技術角度分析,產品規格從50g降低到25g,對包裝設備的精度要求無疑是更高了,單從這一方麵考慮,當然應該選擇飛鷹公司的設備,但綜合考慮設備維修和操作的自動化程度,我認為三葉公司的設備更合適。”
“那就是說,宏光公司的設備可以排除在外了,大家再從其他方麵綜合分析一下,在飛鷹公司和三葉公司中,應該選擇哪家供應商的設備?”葉佳怡道。
“從標書上看,飛鷹公司的設備報價要低百分之五,三葉公司自動化程度較高,他們附加了一些自動化設備,報價自然要高些。”采購部經理道。
“其實報價差百分之三到五,總價也就差個二十萬左右,這點錢不應該成為決定性因素。我覺得還是應該從設備質量、產品精度、維修是否方便和售後服務等方麵考慮問題。”葉佳怡道。
“是啊,精度再高,設備三天兩頭趴窩,耽誤生產,也是得不償失,但是,精度不夠,產品合格率低,增加生產成本,我認為這兩者都不可取。”這是設備總工老王的觀點。
“看上去三葉公司的產品跟王總的觀點比較相符,但他們附加的自動化設備那一塊,不知道維修是否方便。”采購經理道。
關琳珊也聽出了端倪,“如果三葉公司能夠確保他們的設備維修方便,再加上較長的維修周期,他們的設備就有優勢。”
“這需要跟他們當麵商談,因為他們的售後服務期限本來就比較長,如果能夠得到書麵承諾,我也認為三葉公司的設備更有優勢。”
“葉總的意思,可以把飛鷹公司排除在外了?”
“還沒到時候,先把三葉公司的代表叫過來,跟他們當麵商談後,再做決定。”
三葉公司很想做成這筆業務,他們的代表不僅承諾為昌達藥業公司培訓自動化設備維修人才,還主動把售後服務時間延長到兩年,有了這樣的保證,三葉公司自然是這次競標的最終勝出者。
通過親自參與,關琳珊覺得管理實體製造業確實不簡單,“招標過程的影響因素太多了!哪一方麵考慮不周,都有可能對今後的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葉佳怡淡然一笑,“這麼個技改小項目,才多少事情呀?要是遇到投資幾十億的大項目,那才叫操心呢!”
參與管理的事務越多,關琳珊越發感到企業管理的難度越大,昌達集團創建以來,發展壯大到如今的規模,經曆了大大小小好多事情,她不敢想象,父親關雲天和他的管理團隊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