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總,難道這兩方麵因素還不夠嗎?一個論資排輩,就把好多年輕人擋在了機會的門外,當看到其他單位有更多的機會時,自然就會產生跳槽的想法,這並不奇怪呀!”
關雲天點頭讚同,“對,這不奇怪,但你在健華醫藥研究院成了yh的項目負責人,不是得到機會了嗎?為何還想跳槽呢?”聽上去這個問題比較尖刻,但涉及職業素養,而且準備招聘對方到昌達集團做技術帶頭人,關雲天認為有必要弄清楚深層次原因。
史曉東好像並沒感覺到問題有多難,“沒錯,我提出的yh項目,確實得到了院裡的支持,那是因為全院技術委員會認為yh這個項目不錯,國內也有其他兩三家機構準備開發這個產品。但是,院裡給我的承諾是隻做小試,按理說這樣的項目必須把小試和放大試驗一起做下來,才能算是一項真正的成果,幸好遇到昌達集團,你們慧眼識珠,看中了我們的小試成果,算我運氣好。否則,還不知道最後如何結局呢。”
“原來是這麼回事兒!”關雲天心知肚明,昌達集團本來就是衝著史曉東去的,沒想到這一舉措讓他很感動,不僅產生了跳槽的想法,而且還主動提出來,真是令人感慨!“史工的意思,如果不跟昌達集團合作開展工業化試驗,你這個yh小試成果也許就會被鎖進抽屜裡,無人問津?”
“我認為就是那樣的結局,因為一般企業沒有人對小試成果感興趣,健華醫藥研究院又不會投資讓我做放大試驗,最後的結果隻能是不了了之。”
“你們院裡的技術委員會不是認為yh這個產品不錯嗎?怎麼會不支持你們做放大試驗呢?”
“小試才花了多少錢?放大試驗的支出又是多少?關總你應該知道吧,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如果是院裡那些德高望重的科技人員,完全可能得
(本章未完,請翻頁)
到繼續支持,但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根本排不上號。在我們單位,技術委員會的說法是一回事,真正落實下來,又是另一回事。”
關雲天相信史曉東的說法,一個科研單位的資源總共就那麼多,當然要重點照顧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專家,年輕科技人員即使有才華,也要往後排,多少年來形成的痼疾,豈是短時間就能改變的?
“民用科研領域,政府投放的資源確實有限,科研單位普遍存在僧多粥少的現象,不過企業擁有的資源相對比較豐富,具有真才實學的科技人員到了那些重視技術創新的企業,受到的限製就會少多了,隻要科研選題跟企業的發展目標相一致,都能得到足夠的支持,資源方麵一般都會得到保證。”關雲天道。
史曉東正是看中了昌達集團的科研資源和寬鬆的科研環境,當然,還有一個因素也不可忽視,史曉東和童博士有較多的共同語言,他認為,童偉願意從國家級科研機構跳槽到昌達集團,說明這家企業一定有其獨特的氣質。
現在看來,一旦yh項目完成工業化生產裝置的建設並順利投產,史曉東跳槽到昌達集團將是水到渠成的事,但迄今為止,他還沒有向昌達集團提出任何要求,關雲天認為這有點不合常理,雖然是他主動跳槽,但薪資水平、福利待遇之類事關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即使提出來,也屬人之常情。
“史工,我代表全公司歡迎你到昌達集團工作,但我想知道,你對我們有什麼要求嗎?”關雲天忍不住問道。
史曉東倒顯得很平靜,“我沒去想什麼具體要求,但這麼大的昌達集團,這裡也聚集了不少人才,關總,我覺得你們也不會虧待我吧?”
哼!看似無欲無求,實則話裡有話。關雲天當然知道對方的意思,“史工,你們做技術工作的講究數量準確,你這樣的表述,讓我們無所適從呀!”
“關總,這種事如何做到數量準確?再說,通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了解,我相信你們會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我們當然有一套衡量標準,但你自己也得有個心理預期吧?不妨說出來,也好讓我們有個參照。”
史曉東想了想,“如果非要讓我說的話,童博士就是個很好的參照,當然,我不是要跟他攀比,我知道自己的資曆不如他。”
還算有自知之明,史曉東不僅自己的資曆不如童博士,學曆也差一級,而且童偉在來昌達集團之前,就已經是國家級科研單位的大型項目負責人,那時就具有正高職稱,現在是全公司的技術總監,屬於昌達集團的高管,童偉還是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的第一獲獎人。這些方麵,現在的史曉東任何一項都難以企及。
“好吧,我們商量以後,會給你一個答複。史工,除了待遇方麵,你對其他事項還有什麼期望或想法?”關雲天提醒道。
“其他方麵----,”史曉東停下來,考慮了一會兒,“關總,我想知道將來在企業怎麼晉職稱?另外,住房問題怎麼解決?”
史曉東知道昌達集團所有高管都在省城居住,他原本不想問這件事,既然受到提醒,他覺得現在知道結果豈不更好?
“你是科技人員,關心職稱問題理所當然,不過你不用擔心,在企業晉職稱,沒有想象那麼麻煩,到時候跟地方職能部門打個招呼,他們會主動和你聯係。住房問題,我們也會統籌考慮。”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