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強調養老項目必須建在城市裡區位較好地段的主要原因!至少有兩方麵好處,第一,就像我當著老萬解釋的那樣,養老項目區位好,有利於老人們進出,方便他們家屬的探望,正式運營後,對老人和他們的家屬更有吸引力。第二,建設規模一次到位,勢必造成一定的投資浪費,隻要區位好,可以把開始階段閒置的建築對外出租,這就能夠為養老機構增加一部分收入,彌補因為投資浪費而造成的損失,如果區位不好,那些閒置建築無法出租,投資浪費造成的損失根本得不到任何彌補。”
“哦----,”項飛恍然大悟,難怪董事長一再強調項目區位,真是用心良苦!“關總,一般情況下,一個項目有多少閒置建築對外出租?”
“在開始階段,地市級城市的養老項目隻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入住率,按照其他地市級城市的投資建設規模,一個項目的總建築麵積在兩萬平方米左右,你算算有多少閒置麵積?如果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按一塊錢計算,每年的租金收入是多少?”
項飛略作估算後說道:“每年三四百萬的租金,對昌達控股公司或者昌達集團不算什麼呀!”
“養老服務屬於微利行業,稍有不慎,在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管理疏忽,項目就有可能出現虧損,這點錢對昌達控股和昌達集團根本不算什麼,但對於某個具體的養老項目,卻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關雲天道。
“是啊,對於微利行業,就得精打細算,隻要合理合法,任何一筆收入都值得爭取。但是,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社會對養老機構的認可度會不斷增加,要求入駐養老機構的老人也會越來越多,養老機構怎麼處理這一矛盾呢?”
“我們在預測投資建設規模時,是按當地十年之內的最大需求為參照的,所以,養老項目的建築麵積可以滿足十年之內的需求,在此期間,可以根據入駐老年人增加的情況,逐漸將租出去的建築收回來,直至最後全部收回。”
(本章未完,請翻頁)
“嗯,這個辦法不僅使閒置建築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儘最大可能杜絕了投資浪費。隻是有一點讓局外人看不明白,既然養老業務屬於微利行業,昌達集團當初為什麼要涉足其中呢?我們知道,在昌達集團的實體製造業板塊,利潤低的項目,根本不可能得到重視。”
以前在新材料分公司,項飛也許從來沒關注過這件事,現在借調到這邊幫忙,他不免產生這樣的疑問,其實同樣的問題,陳學良上次也向關雲天提出過。
年輕管理人員關心公司的各項業務,這是一件好事,特彆像陳學良和項飛這樣被重點考察和培養的公司接班人,關雲天更希望他們把視野放得開闊一些,即使公司裡麵跟自己不相乾的業務,也要加以關注,畢竟集團公司接班人不同於部門高管,一定要有全局觀念,否則,就不可能掌管公司大局。
麵對項飛的問題,關雲天再次耐心解釋道:“製造業跟服務行業有所不同,前者麵對的市場有很多不確定性,行業競爭激烈,而且往往屬於資金或技術密集的行業,自然要追求較高的利潤,否則,還沒等收回全部投資,市場就沒了。後者正好相反,隨著社會老齡化狀況加劇,市場狀況相當穩定,一旦做到足夠大的規模,麵對的競爭也不是那麼激烈,雖然利潤較低,隻要管理到位,不愁收不回投資。”
項飛連連點頭,他覺得董事長的這些思路讓人大開眼界,作為對比,項飛認為自己的格局實在太低了!
但關雲天覺得這不奇怪,誰都知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項飛等人隻是集團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年齡又不大,他們此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已屬難能可貴,不關心跟自己無關的事,那是人之常情。這次把項飛和陳學良借調過來幫忙,就是想讓他們擴大視野,見識世麵,並通過言傳身教,對他們進行培養。
“關總,站在你的高度,你認為企業選擇項目的原則,除了市場和利潤,還有哪些方麵需要注意?”項飛是個愛學習的人,聊了這麼長時間,他覺得自己跟董事長的距離沒那麼遠了,便趁機請教問題。
“這跟你們學技術不太一樣,企業選項目,沒有固定的原則,所謂市場和利潤,都不是絕對的,有些項目市場和利潤都很好,但你不能做,因為還有個政策導向問題。舉個例子,在我們創建昌達集團之前,我是燒磚的,當時紅磚供不應求,市場非常好,利潤也不錯,隻要做出來,就保證能掙錢,但製磚破壞土地資源,我們意識到那是個早晚要被政策限製甚至禁止的行業,於是果斷決定轉產。此後,昌達集團遇到的類似事件也不少。”關雲天道。
“對企業而言,一個項目是否可行,總得有個原則吧?”
“原則當然有,但並非一成不變,作為企業的決策者,需要審時度勢,根據各方麵情況作出最恰當的選擇。”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