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的準備和後續安排不需要朱慎錐親力親為,既然是練兵就要練的徹底,這些瑣事他全交給了下麵去辦,也順便可以看看手下人在訓練中這方麵的情況。
把事交代下去後,朱慎錐就去了工坊那邊。
這一次來趙屋嶺除了看看這邊屯田、訓練的情況下還有一件事就是姚家兄弟的研製情況,之前姚家兄弟按照朱慎錐的要求弄出了黃藥,雖說黃藥的成功使得朱慎錐確信自己的猜測是對的,而且的確也可以通過黃藥製造出火器的底火,從而改進火器發射如今依舊使用火繩,燧發故障頻頻的不足。
但黃藥的初步成功不代表就馬上能製造出真正的底火來,一開始弄出來的黃藥雖然能達到效果,卻還遠不能稱得上完善,再加上從黃藥本身來說隻是最初級的底火設計,相比更先進的紅藥和現代化的底火裝置還有很大不如。
改進配方,進一步增強黃藥的效力,這是朱慎錐交給姚家兄弟的重要任務。而在這個冬天,姚家兄弟也沒閒著,兩人一直都在不斷研製更改配方,進行實驗比較,而如今幾個月下來,黃藥的性能在姚家兄弟的努力下有了一定的進展。
看過姚家兄弟的演示後,朱慎錐發現黃藥的性能還有些不儘人意,可卻也能勉強使用作為底火了。畢竟姚家兄弟不是專業的現代化學家,他們的本質隻是傳統的煙花匠人,許多工藝是代代相傳下來的,更不懂化學配比,何況煙花匠人在製作煙花上是好手,但在製作黃藥這種新玩意上卻也是頭一回。
黃藥的配比,包括其原料的組成結構,在沒有現代化學基礎的情況下隻是不斷進行嘗試,這種嘗試說白了就是一種反複試錯的過程。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不短,而且失敗的可能性很大,要知道正確的道路隻有一條,錯誤的路卻有千萬條,從那麼多的歧路中找出那條正確的道路來是需要時間的。
哪怕姚家兄弟技藝高超,又精通火藥配方和提純製作,要在試錯過程中找到最合適的配方也不容易。眼下能夠有這樣的成就已經很不錯了,至少這一次拿出來的黃藥配比比之前見過的要強不少,這樣的進步已讓人很滿意了。
既然底火有了初步進展,那麼接下來製造底火發射的火槍就有了基礎。
不過現在要研製出彈體、彈殼、底火一體的子彈是不可能的,先不說底火裝置的性能是否可以達到要求,就說一體式子彈的製造就是個難題。
眼下的冶金、鍛造科技還處在初級階段,彆說子彈了,就連槍管的製造也需要人工進行鑽孔打磨。朱慎錐倒是想過用其他辦法來製造槍管,可嘗試一次後就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以目前的技術而言根本就不可能,技術的上限要做到這一步還需要很長的研發時間,這不是幾年數十年能夠完成的。
再說了,朱慎錐又不是專業人士,前世的時候他充其量也就是大學軍訓時摸過幾次槍。工作後倒是在射擊俱樂部打過幾槍,可那種打槍連軍訓都不如,所有的槍械都是用鐵鏈固定著的,射擊隻是上去動手指扣幾下扳機罷了,彆說拆開看了,就算拿在手裡研究一下也不可能。
能夠讓趙大弄出火槍來,朱慎錐已算是很不錯了,再製作專研他最多給出理念方向,要想靠他去完成根本就不可能。就像現在,他要弄底火式的擊發火槍,也隻能從目前使用的火繩槍來調整構造,就是把用底火來取代火繩,重新設計激發裝置,藥池也進行部分改變,其餘的暫時還維持原狀。
說起來似乎簡單,可要做成卻不容易。具體怎麼做,又怎麼能達到目的這就要靠趙大和姚家兄弟去研製了。
把自己的思路仔細和他們三人說明白後,趙大盯著手裡的底火凝神細思,至於姚家兄弟卻有些震驚,他們沒想到自己弄出來的這玩意會有這樣的用處,姚家老大驚愕中帶著一絲忐忑,而姚家老二倒是多了幾分興奮,更有躍躍欲試的樣子。
安撫了他們幾句,又給了一定的承諾,接下來的事就交給他們了。
究竟什麼時候能夠完成朱慎錐也不知道,不過他相信趙大和姚家兄弟的聯手遠大於一加一,雙方都是這行裡最優秀的工匠,想來不會讓自己失望。
轉眼,時間很快過去,隨著隊伍的準備完畢,朱慎錐一行也正式出發了。
為了避免麻煩,王晉武等人沒有穿著衛所的製服,而是打扮成了普通的行商,此外還有幾輛車,這些車看起來就和普通的車沒什麼區彆,可實際上這車和普通的車完全不同,這是按照老金等人的描述特意打造出來的“戰車”,當年戚家軍和蒙古人作戰,以步兵抗衡騎兵靠的就是這種戰車。
現在這幾輛戰車的外觀稍有改變,性能卻還是一模一樣,而且這些戰車同樣可以當裝運武器輜重物資的運輸使用,為了這一次練兵,朱慎錐把工坊那邊準備好的武器裝備全裝上了車,不僅包括刀槍,還帶了鳥銃、短火槍和兩門佛郎機炮,再加上皮甲等。
一行人從趙屋嶺向西行,過羊頭山的時候沒有停留,但李虎卻特意下山來見了朱慎錐,還陪著他們行了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