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基礎(2 / 2)

苟在明末當宗室 夜深 3498 字 1個月前

安排完這些後,朱慎錐也鬆了口氣,至少大事都已安置了下去,接下來就是慢慢徹底掌控住部落,對部落內部不斷調整了。

接著,朱慎錐讓馬世州和胡林先帶人回大明,回去時候也帶上了自己給家裡包括亢有福、周安民還有王榮、張錫鈞等人的書信。

眼下他暫時要留在草原,直等到草原的事徹底解決後才能回大明,這一停留至少半年時間,這個情況不告知家裡是不可能的,再加上騰格爾成了部落的台吉,未來對部落和草原的合作完全就和以前不一樣了,接下來無論是貿易還是其他都要進行調整,這些也必須讓大明那邊進行配合。

馬世州和胡林自然也是清楚這點了,所以當朱慎錐把書信交給他們,交代完之後,兩人很快就帶人離開了部落。他們走後,朱慎錐的新軍繼續留下,這支部隊會繼續留在草原,依舊由老金親自統帥,王晉武等人作為輔助,在草原練兵的同時確保朱慎錐等人的安全。

經曆先後兩戰,這支新軍已不同往日,戰爭的確是淬煉軍隊最好方式,按照老金的說法,眼下這支部隊雖然隻能勉強和渾河一戰時期的戚家軍相比,或許還稍有不如,但已能稱得上精銳了。可要和全盛時期的戚家軍來對比還是有著很大差距,而且新軍的人數也少了些。

考慮到這點,朱慎錐已在帶回的書信中和周安民、王榮等人進行了交代,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等下一支商隊回到草原的時候,會有新招募的士兵跟隨而來,而這些士兵將是新軍的補充,等這些人到後,朱慎錐會按照一帶一的方式重組新軍,由一哨增加到兩哨人,以此增強自己的實力。

對於新軍的增加,老金向朱慎錐提出了一個意見,那就是可以在蒙古人中適當地招募合適的人加入新軍。當然從蒙古人中挑選人選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蒙古人的習俗和性格和明人不同,再加上蒙古人向來都是善於騎射而不善於步戰,許多蒙古人在作戰中又愛表現自我武勇,要像明人那樣訓練不太容易。

不過這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老金建議從部落中蒙古人的半大小子中進行挑選,依造戚家軍選兵方式選出合適的人選進行訓練。這樣的話,雖然還會有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可至少比使用青壯訓練要便利的多。

再加上部落的人丁不少,這麼多人裡哪怕就算是百裡挑一也能挑出好幾十個來,有了這些蒙古小子的加入,新軍的兵源就能得到補充,未來也能減輕大明那邊的負擔。

這個建議得到了朱慎錐認可,不僅如此朱慎錐還打算重新訓練部落的騎兵。

因為哈丹巴特爾兩千精騎的損失,眼下部落僅存的精銳已經不多了,再加上蒙古人向來是上馬為兵下馬為民的,蒙古人的軍隊中除去近衛外都是普通牧民,這些從來不是職業軍人,隻有在聚兵應征的時候才會調集在一起外出征戰,他們雖大部分個人武力不差,弓馬嫻熟,可要論戰法和配合卻差得遠呢。

大明的軍隊除衛所兵外都是職業軍人,哪怕現在大明在經曆了二百多年歲月,軍隊腐化嚴重,戰鬥力直線下降,可邊軍中掌兵的大將們身邊依舊有一支經過精良裝備和嚴格訓練的家丁兵。

這支家丁兵才是他們真正的底氣,也是作戰中能夠達到一錘定音的戰力。朱慎錐已有在部落以家丁兵的方式來訓練一支精銳騎兵,這支騎兵以後將是職業軍人的存在,裝備和待遇會是最好的,直接由自己直屬,有了這支騎兵,無論是控製住部落還是對外戰爭,都會是一直決定性的武力存在。

不過要打造這支騎兵的難度也不小,蒙古草原騎兵不稀奇,騎兵主要的馬匹在蒙古也到處都有,這是大明那邊沒有的優勢。但人吃馬嚼再加上武器裝備和嚴格訓練,後期投入巨大,朱慎錐計算過以部落的能力眼下充其量也就最多能搞個幾百人的精騎出來,後續在這基礎上能繼續擴大到多少他自己也沒把握。

這支騎兵名義上會直接在騰格爾的名下,也就是台吉的近衛騎兵,但真正控製它的會是朱慎錐。日常中,領兵的人是百戶王海,由另一個早期加如商隊的蒙古人來作為王海的副手。

在訓練這支精騎的同時,朱慎錐還要求新軍那邊也必須進行適當的騎兵訓練。戚家軍的步戰戰法獨步天下,在這兩次交戰中也得到了證明,可戚家軍也不是沒有絲毫弱點,缺乏騎兵戰術訓練就是其一,就像這次喬裝打扮摸進營地的時候,不少新軍士兵連馬都騎不好,如果不是對方麻痹大意又加上天色昏暗,說不定當成就給發現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