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於來自於大明和林丹汗雙方的壓力,卜石兔為避免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提前一步解決了額勒貝格吉台吉部問題,並把額勒貝格吉台吉的人頭送到了朱慎錐的手上。
從這點來看,卜石兔似乎是服了軟,擺明了態度,但無論是誰心裡都明白,雙方的梁子算徹底結下了,一旦未來有所變化,卜石兔絕對不會放過打擊騰格爾部的機會。
這個道理林丹汗也明白,彆看林丹汗是一個莽夫,可他如果沒一點城府和能力也不會在大汗的位置上坐這麼久。額勒貝格吉台吉部的事是去年出的,事後林丹汗旗幟鮮明地表示了支持騰格爾部的態度,並以大汗的名義問責卜石兔。
雖然這件事看起來以額勒貝格吉台吉身死,部落被拆分並吞結束,可林丹汗也從中看到了拿下土默特草原的機會和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林丹汗才會在今年剛剛開春,草原萬物複蘇的時候突然表示了自己的態度,直接宣布卜石兔十大罪名,同時派出使者前來土默特各部,聯絡騰格爾部等各部落準備討伐卜石兔。
林丹汗這個舉動直接打亂了朱慎錐的計劃,把整個騰格爾部推到了極其尷尬的境地。
在聽完塔娜的講述,看過了林丹汗使者送來的旨意後,朱慎錐頓時就明白了林丹汗究竟想乾什麼。
統一草原一直都是林丹汗夢寐以求的,而這些年他也是一直在這麼乾。可惜,誌大才疏的林丹汗窮兵黷武,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也幾乎把蒙古各部差不多得罪了個遍。
現在內外喀爾喀和科爾沁這三個草原上最強的勢力已同林丹汗水火不容,可偏偏林丹汗拿他們毫無辦法,幾次戰爭不是被對方聯手打敗就是無功而返。再加上林丹汗無休止的用兵大大消耗了察哈爾本部的力量,也因為宗教等原因使得蒙古本部不斷有人脫離林丹汗投奔其他部落,這讓林丹汗極其惱怒。
林丹汗迫切要想改變這個狀況,可繼續向內外喀爾喀和科爾沁用兵卻沒把握,這就把目標盯上了原本屬於蒙古本部的土默特各部,而土默特部最強大也是名義上的首領卜石兔就成了他的目標。
一旦解決卜石兔,直接把土默特草原攬入蒙古本部,依靠土默特的力量和察哈爾合二為一,這樣一來林丹汗的實力勢必大增,也能就此穩住已有些不穩的內部,同時震懾整個草原。
何況卜石兔和林丹汗本就是對頭,拿他下刀是再好不過,再加上之前又有額勒貝格吉台吉部的事發生,也給了林丹汗充足的理由。
此外,騰格爾部這一年多來和大明的貿易做的風生水起,借著貿易的機會騰格爾部的實力大增,這也是讓林丹汗看得眼紅的。作為支持林丹汗的部落之一,借這個機會讓騰格爾部打頭陣,去碰一碰卜石兔,等雙方交戰後打個兩敗俱傷林丹汗再帶本部軍隊出現在戰場上,從而一錘定音解決卜石兔可謂一箭雙雕。
這樣的話不僅能收複土默特各部,也能減少自己戰爭中的損失,順便又削弱騰格爾部的實力。假如戰後順手把騰格爾部和大明的貿易攬入其中,從而替代騰格爾部直接從大明那邊獲得大量物資的話,對於林丹汗而言更有莫大的好處。
說起來也可笑,早在萬曆年間,大明為了對付遼東的建奴就采取了和林丹汗結盟的策略,並且開放了邊貿。按理說,這是林丹汗借著機會壯大自身,並且發展的最好機會。
可在林丹汗一係列操作下非但沒能從中得到太多好處,反而因為林丹汗的屢次出爾反爾使得大明那邊對林丹汗異常失望,尤其是當大明和騰格爾部的邊貿啟動之後,西邊的貿易數額急劇上升,短短幾個月裡就取代了原本大明和林丹汗邊貿的地位,這讓林丹汗又感到極度不滿。
不滿的同時,林丹汗還盯上了騰格爾部通過邊貿獲得的財富和資源,這一次借著討伐卜石兔的緣故企圖讓騰格爾部為自己打頭陣,無論最終輸贏如何,騰格爾部必然會遭受損失,等到解決了卜石兔,順手拿下土默特草原,那麼林丹汗就能以共主的名義直接把騰格爾部的邊貿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從而取而代之。
不得不承認林丹汗的算盤打的不錯,但林丹汗卻沒想到他的算計被朱慎錐一眼就看穿了。可問題在於就算看穿了又如何?擺在騰格爾部麵前的選擇不多,無論是拒絕或者當林丹汗的馬前卒,對於騰格爾部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