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老奴西征(1 / 2)

這一次來京師朱慎錐並沒停留太久,在處理完徐憲成和張錫鈞的事後,朱慎錐又在京師呆了幾日,好好看了看這個帝國的中心,趕在年前動身返回平陽。

離開京師這一日,朱慎錐出了城,沿著官道走了一段路後,他情不自禁回望京師。

雖然已離了一段距離,可京師巍峨的城牆依舊清晰可辨,望著京師方向,朱慎錐心情有些複雜,他看了許久才扭轉回頭,上馬續行,很快就帶人遠去再也不見。

幾日之後,朱慎錐回到了平陽,抵達平陽時已是臘月二十八了,天啟五年即將過去,天啟六年轉眼就要來臨。

新年剛過幾日,還沒等到元宵呢,遼東後金的老奴努爾哈赤就按捺不住了,集結大軍從沈陽傾巢而出而出,親征遼西。

前些年,因為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讓努爾哈赤吃儘了苦頭。

在孫承宗來之前,後金建奴在遼東可謂是所向披靡,短短數年中實力大增,甚至有了直接和大明抗衡的軍事力量。

但努爾哈赤畢竟根基不深,女真人在遼東的人丁有限,再加上遼東苦寒之地,出產不多,女真人又不是明人,一直以來女真人靠的是漁獵為生,雖然女真人驍勇善戰,可卻不懂耕作生產,為了維護統治,女真人所用的辦法無非隻有兩個,一個是掠奪,第二是抓遼東的明人為奴,令其耕作以供養己身。

之前幾場戰役,後金建奴雖都是大勝,一舉擊垮了大明在遼東的精銳部隊,所占的地盤和人口也急劇擴張。不過這些勝利並沒有徹底改變後金建奴的本質,相反更讓後金建奴通過幾場大勝後有些忘乎所以起來,再加上地盤在短時間內的擴張,也使得後金建奴的統治上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穩固。

假如大明在遼東的軍事戰略依舊不變的話,努爾哈赤完全可以利用女真人的善戰繼續擊破明軍,從而從明軍手裡獲得所需要的物資。此外,假如能拿下山海關就更好,隻要沒了山海關的庇護,由遼東通往大明的門戶就徹底打開,到時候女真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依靠不斷掠奪大明加強自身,同時也能借此不斷消耗大明的實力。

但這一切都在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後就徹底改變了,孫承宗的戰略方針看起來不怎麼樣,實際操作起來也耗資巨大,更一直避免和後金建奴正麵交戰,隻依靠強大的後盾和後金建奴硬拚消耗,同時再采取軍事和經濟上的雙重封鎖。

起初孫承宗這麼乾努爾哈赤根本就不放在眼裡,在他看來孫承宗一介書生而已,這仗哪有這麼打的?而且後金建奴那時候剛剛贏了遼西之戰,就連大名鼎鼎的熊廷弼都被他們趕到了山海關,龜縮在山海關不敢東進一步。

拿下山海關以東的大量土地,又獲得了不少人丁,努爾哈赤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而那時候也因為占的地盤太大了,後金建奴沒那麼多人去駐守,隻能放棄了寧遠、錦州等地,暫時收縮回去,穩固地盤,等打算把吃下去的東西給消化後,再領兵繼續和明軍乾架。

從這點來說,努爾哈赤的選擇並不算錯,畢竟後金建奴雖然能戰,可他們的人丁基礎和薄弱的生產能力決定了快速擴張後必須麵臨的統治問題。

沒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後金建奴沒辦法占住那麼多地盤。而沒有充足自給的生產能力,後金建奴也不可能依靠僅僅掠奪的方式來維持統治。

努爾哈赤號稱十三副鎧甲起兵,他最初隻是大明建州左衛指揮使,因為當年的遼東總兵李成梁養寇自重,努爾哈赤這才有趴在大明身上吸血不斷壯大自身的機會。

在通過一係列軍事行動,先是統一了建州女真,接著又並吞了海西女真後,努爾哈赤設立八旗製度,實力大增後的努爾哈赤徹底撕下偽裝,以所謂的“七大恨”發動叛亂,自立後金政權。

自薩爾滸之戰後,努爾哈赤率領後金八旗對明軍的幾次戰役都獲得大勝,後金政權也快速膨脹起來,更因為八旗的驍勇善戰,甚至有了“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傳聞。

可不管如何,努爾哈赤的八旗人數並不多,起兵後的努爾哈赤手中兵力最多也不過六萬而已,整個後金算加上老弱和婦孺等,人口也沒超過十五萬。

薩爾滸之戰後,後金聲勢大振,努爾哈赤為了解決人口不足的問題不斷吞並各野女真部,或掠奪遼東其他部落編入八旗,直到今日後金八旗總人口也不過二十萬不到,其中八旗戰兵就更少了,幾次大戰後金方麵也有損傷,眼下充其量也隻有不過八萬上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