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老奴西征(2 / 2)

這些還不包括從大明掠奪的明人和其他族人,這些人不屬於八旗,實際上就是八旗的奴隸,也稱“包衣”,其作用是利用明人耕作生產基礎為八旗提供資源罷了。

從各方麵來看,所謂的後金政權並不穩固,他隻是一個畸形軍事集團罷了,除了軍事上比較強悍外,政治、社會結構包括基礎生產都很薄弱,這樣的政權如果不能保持繼續擴張,一旦停滯下來後,其內部的矛盾不斷激化,必然會在很短時間內垮掉。

孫承宗的眼光毒辣,一眼就看明白了這點,這也是孫承宗在遼東執行這種戰略的最大原因。

經過這幾年的封鎖,再加上寧遠等城的修築完畢,大明在遼東雖然還未和後金展開過大規模交戰,可僅憑這些手段,孫承宗就直接掐住了後金建奴發展的可能,同時利用封鎖讓後金建奴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前麵說過,女真人是漁獵民族,不懂耕作生產,八旗又是努爾哈赤創建的戰爭機器,戰鬥力雖然強悍,卻同樣給後金帶來了巨大的後勤壓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後金內部許多問題不斷,尤其是因為長期封鎖導致後金僅靠旗下包衣耕作根本滿足不了需求,龐大的軍事集團每日所需的物資消耗就不是一個小數,假如是以前,憑借著四處掠奪還能勉強維持,可現在孫承宗的封鎖政策讓後金在遼東根本突破不了明軍的銅牆鐵壁,明軍隻要牢牢守住幾個關鍵點,再把遼東軍民從一線撤回,製造中間的無人區域,後金建奴既打不破明軍的堅城,更攻不進山海關,就連想掠奪遼東軍民的物資作為補給也做不到,久而久之,等到後金之前掠奪的物資尤其是糧草不斷消耗後,問題就出現了。

現在努爾哈赤已經被逼到了絕境,整個後金軍事集團馬上連飯都吃不飽了,沒了糧食八旗兵再能打也沒用,人吃不飽飯怎麼能夠上戰場?繼續下去用不了多久不用明軍來攻,恐怕八旗內部就得分崩離析。

去年年末時,一個好消息終於傳來,讓快要抓狂的努爾哈赤大喜過望。他怎麼都沒想到大明居然撤了孫承宗,僅僅因為一個小小的柳河之役就把孫承宗給趕回了老家。

孫承宗一走,努爾哈赤高興的手舞足蹈,這個老家夥這幾年壓得他氣都透不過來了,要繼續讓他這麼在遼東封鎖下去,自己辛苦建立起來的後金政權弄不好就得垮台。

現在好了,大明自己幫後金搬走了絆腳石,接替孫承宗的人是高第,高第這人努爾哈赤並不陌生,畢竟努爾哈赤之前也是大明的官員,作為三朝老臣的高第,他們以前雖沒打過交道,可也聽說過一二。

在努爾哈赤眼裡,高第充其量就是一個和王化貞差不多的文官,其才能根本比不上孫承宗,就連之前的遼東經略熊廷弼也遠不如。以高第替換孫承宗,這不等於給了後金打破封鎖的最好機會?想到這努爾哈赤哪裡還能按捺得住?當即就開始著手準備。

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好不容易集結完軍隊,可這時候也到了過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忍耐著先過了年,等這年剛剛過完,連元宵節都沒來得及過,等不住的努爾哈赤就迫不及待地率領大軍傾巢而出,衝著遼西寧遠殺氣騰騰而去。

正月十七日,努爾哈赤的大軍渡過遼河,十八日在寧遠的袁崇煥接到了努爾哈赤出兵的消息,馬上召開前線軍事會議,進行戰前布置。

袁崇煥一方麵讓滿桂、祖大壽、左輔、朱梅四人分彆負責駐守寧遠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親自帶炮管彭簪古和自己在邵武收的家丁羅立各負責城防火炮。

同時袁崇煥派人出城,焚毀城外民居、積儲,采取了清壁堅野之策,做好兵臨城下的準備。

此外袁崇煥還讓人給朝廷、前屯、山海關各處送去急信。

朝廷方麵袁崇煥上報努爾哈赤出兵的消息,並且表示自己堅守寧遠的決心。對於前屯、山海關等地,袁崇煥讓他們隨時堅守二線,同時攔截逃兵,但凡見有從前線逃回的逃兵一律格殺勿論。

對於剛剛上任的經略高第,袁崇煥也特意去信一封,他知道高第一直是保持放棄寧遠態度的,所以信中袁崇煥除了再一次重申自己會和寧遠共存亡的決心外,還叮囑高第堅守山海關不要增援寧遠,以免努爾哈赤故伎重演圍城打援。

雖說他和高第在軍事上意見不同,可現在遼東危機之下,暫時把個人矛盾放到一旁還是很必要的。而且一旦高第亂了陣腳非但幫不上自己忙,反而會給自己添亂,既然如此倒不如給高第一個堅守的理由,省得高第頭腦一熱出兵救援,一旦被努爾哈赤趁機擊破,反而會給寧遠帶來重大打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