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後金的變化(2 / 2)

但在皇太極看來,這些禮物就算值得不少可畢竟都是死物,無論是東珠、貂皮、還是人參,這些東西雖好卻不當吃不當喝的,對於皇太極來說根本就沒什麼用。

給出這些死物,把它們變成實實在在的糧食和藥品,這才是皇太極真正需要的東西。此外,用這些財物來麻痹和引誘對方,讓大明放鬆對自己的警惕,從而給自己留出更多的時間,這也是皇太極想要達到的目的。

除去大明外,還有蒙古部和索倫部。

在努爾哈赤時代,後金就和蒙古各部多有交戰,並且通過拉攏和聯姻等手段使得不少蒙古部落投靠了後金,又或則和後金形成了聯盟。

既然從大明這邊軍事無法暫時突破,那麼從蒙古草原突破也是一樣。皇太極打算先騰出手來征服蒙古,聯合已經投靠自己的蒙古部落和聯盟親近自己的蒙古人對付林丹汗。

隻要打垮了林丹汗,後金的勢力就能直接從遼東進入蒙古草原,一旦占據了察哈爾,後金對大明的在軍事上就等於打破了封鎖,同時也能利用蒙古草原的資源反哺後金,從而壯大自身。

蒙古人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索倫部。索倫部在後金的北方,居住在黑龍江流域,索倫部是由鄂溫克、達斡爾和鄂倫春三個民族組成,遂稱之為索倫三族,也稱索倫三部。

索倫部擅長狩獵、騎射和戰爭,其個人戰鬥力非常強悍,皇太極在當四貝勒的時候就對索倫部眼饞的很,他早就想收複索倫部了,一旦索倫部歸其所有,那麼後金的戰鬥力就能大增,依靠強悍的索倫部為先鋒,對付蒙古人包括大明就多了幾分把握。

在繼承汗位後,皇太極就派人去索倫部招降,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希望索倫部能加入後金。可索倫部的頭領博穆博果爾卻是一個頗有頭腦的人,他很清楚索倫部雖然能打,卻不是後金的對手,如果直接和後金翻臉,恐怕會給部落引來災難。

可一旦索倫部投入後金,那麼皇太極必然會用索倫部作為後金的戰爭機器,這樣也會導致索倫部成為後金在戰爭中的消耗品。

博穆博果爾左右為難,他隻能暫時表示臣服,向後金送上貢品,卻對索倫部合並入後金暫不表態,意圖用這個方式維持現狀。

可惜博穆博果爾沒想到皇太極根本不在意所謂的臣服,他真正要的是吞並索倫部。不過眼下皇太極剛坐上汗位,暫時還不便馬上起兵攻打索倫部,所以皇太極考慮之下暫時接受了博穆博果爾的進貢,先穩住博穆博果爾,再徐徐圖之。

謀劃完後,皇太極在登上汗位後沒多久就正式改大金為“大清”並且改女真為“滿洲”,同時拋棄之前的汗位,直接稱帝。

皇太極稱帝後,消息傳到袁崇煥那邊,正打算繼續和皇太極談判的袁崇煥頓時一愣,不由得惱怒異常。

你後金之前要談判說的好好的,怎麼談判還沒談呢就建國稱帝了?這不是耍老子麼?袁崇煥憤怒之餘派人去交涉,提出皇太極稱帝的問題,可很快皇太極那邊就來了回複,皇太極告訴袁崇煥他稱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這是為了自己政權穩固沒辦法才做的,你們大明要談判,可一直拿不出誠意來,他剛繼位汗位沒坐穩呢,內部反對談判的人不少,他就算是大汗也壓不住啊。

沒辦法,皇太極隻好稱帝,用這方式來緩解內部矛盾。再說了,所謂的稱帝隻是自己內部的稱呼罷了,是給他們女真人自己看的,不是要挑釁大明。隻要大明給與一定的誠意,等和談完成,他就會自去帝號,這個他以信譽保證,絕對遵守承諾。

聽了皇太極信誓旦旦的這番話,袁崇煥心裡的氣也消了大半,轉頭就替皇太極給天啟皇帝解釋了起來。同時還為了給出一定的承諾,袁崇煥更私下調集了一大批糧食主動送給了皇太極,用實際行動表示大明和談的誠意。

(雙倍求月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