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雖勝,朱慎錐這邊也不是沒有損失,畢竟對方是三萬精銳騎兵,戰鬥力還是有的。
戰後清點損失,朱慎錐的新軍戰死十五人,傷者二百一十六人,這些傷亡主要發生在正麵迎敵的時候,從整個戰損情況來看完全可以承受。
至於騎兵的死傷就略多了些,傷亡者達到了六百八十多人,大多是雙方短兵相接時作戰產生的。
再加上王海那邊的傷亡情況,總傷亡近千人,達到了朱慎錐總兵力接近十分之的程度。
相比傷亡,此戰的戰果卻是巨大的。
先後三戰,林丹汗南路三萬精銳騎兵有兩萬多人或殺或俘,當場戰死者就有五千多人,更不用說負傷和被俘者,就連統兵大將因特塔布囊在最後一戰也死在了王海手裡。
對於俘虜者,朱慎錐沒有手軟,直接都殺了一乾二淨。
倒不是他不想把這些俘虜收為己用,可問題在於這些俘虜根本就不可能為他所用,他們都是林丹汗的精銳騎兵,也是大汗本部部落的勇士,他們的家人全在林丹汗的手上,哪怕就是當了俘虜也不可能真正成為自己人,再加上蒙古各部雖然是同一民族同一語言,但相互的習慣和風俗卻有著差彆,再加上這些人都是從察哈爾來的,騰格爾部卻是土默特的部落,兩者要融合不可能短時間就能完成。
留下這些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有著隱患,一旦發生嘩變和叛亂,還會讓朱慎錐顧此失彼。所以考慮之下朱慎錐索性做了直接屠殺的決定,留著他們也是麻煩,放歸更不可能,唯一的選擇就是送他們去見長生天了。
逃掉者近萬,這些逃離戰場的騎兵去了哪裡誰也不清楚,有些跑到了豐州回到了林丹汗那邊同時也帶去了南路軍全軍覆沒的消息。還有些被卜石兔給抓到,也讓卜石兔得知了林丹汗南路軍被滅的信息。更多的人脫離戰場後四麵八方亂竄,有的往察哈爾方向跑,意圖回到家鄉。有的不顧東西南北埋頭狂奔,最終不知所蹤。
更有些小股的騎兵走投無路,最終索性在草原上當了馬匪,靠搶掠小部落生存,這些就是後話了。
戰後,朱慎錐打掃戰場,做了休整,等到王海的部隊回歸後,這場大戰才真正落下帷幕。
接下來朱慎錐並沒有往豐州去,也沒向東向察哈爾方向,而是帶著部隊向西南方向撤退。轉眼間這支軍隊就消失在了草原之上,誰都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就連留在部落的塔娜母子也隻能通過來往的斥候得知丈夫行動的方向。
南路軍覆滅後,林丹汗按兵不動了幾日,這才決定和卜石兔開戰。
可此時卜石兔已經趁這個間隙完成了豐州糧食的收割,把糧食和人全部西撤到了歸化城。
沒了後顧之憂,再加上林丹汗南路軍的覆滅讓卜石兔壓力大減,雖然他的實力依舊不是林丹汗的對手,可現在至少可以和林丹汗周旋一二了。
大戰開始,林丹汗以雷霆萬鈞之勢舉兵而出,意圖一戰擊敗卜石兔。可卜石兔哪能讓他如願?正麵打不過,卜石兔又不傻,他不可能明知道實力不如的情況下還和林丹汗正麵決戰。
解決豐州的後顧之憂,卜石兔周旋的餘地就大了許多,他很聰明地和林丹汗展開了遊擊戰術,把主力分兵避開鋒芒,騎兵飄忽不定專門打林丹汗的薄弱之處,先後幾次交戰,各有損失,林丹汗雖占就上風,可始終無法徹底拿下卜石兔,這讓林丹汗難受的很。
轉眼就到了十月,林丹汗依舊沒能拿下卜石兔,隨著戰爭的持續,卜石兔應對起來更是得心應手。
雖說幾戰下來損失也不小,可林丹汗那邊也沒討得了好去,更重要的是歸化城依舊在卜石兔的手上,憑借著歸化城,林丹汗要徹底打敗卜石兔還需要時間呢。
土默特草原上的戰爭剛剛開始,察哈爾草原的戰爭卻已經結束了。
隨著林丹汗西遷土默特後主動放棄額察哈爾本部,皇太極和蒙古各部的聯軍大獲全勝,直接占領了原本屬於林丹汗的察哈爾本部。
拿下察哈爾後,滿清的聲望在草原上達到了頂峰,尤其是皇太極在戰後兌現了他之前的承諾,把整個察哈爾草原全部分給了跟隨自己出兵的蒙古各部,讓他們的實力和所擁有的草場麵積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