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心如止水(下)(2 / 2)

“小清兒隻當是睡迷糊了,可一覺醒來那經文卻是如同刻在腦子裡一般,想忘都忘不掉。”

“師傅平日總是說糖人吃多了不好!”

“昨夜,小清兒是不是吃多了糖人中邪了?”

“待會要不要燒一碗符水驅驅邪?”

小清兒仰頭問道。

“這是天大的機緣啊!”

老道士剛剛說完,一個念頭便陡然躍上心頭,難不成自家徒弟是傳說中的天生道胚?念頭湧上心頭便無法壓下,老道士又驚又喜。

“小祖宗,答應師傅一件事,”

“往後腦子裡的經文不可以告訴任何人!”

老道士鄭重道。

“師傅也不可以嗎?”

“不可以!”

老道士遲疑了片刻後,

還是堅定的搖了搖頭。

“懷璧其罪,”

“在武當山將這典籍公之於眾之前,小祖宗切記不可泄露半點風聲。”

“何況這是小祖宗你的機緣,師傅我既然昨夜不曾記下,那便是命中無緣,不可強求,往後若是有意不妨多琢磨琢磨昨夜記下的經文。”

“若是往後修道有成,師傅是說如果,如果小清兒以後成了山巔境的修行者,記得報答昨夜那道友,還了這份果。”

老道士欣喜過後,

心態平和下來再度開口道。

“嗯!”

“如果小清兒往後能夠成為大修行者一定會報答道士哥哥!”

小道姑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或許又是覺得不夠,隨即伸出四根手指對著青天保證道,小臉上滿是鄭重的神色。

破舊的道觀前,

一大一小兩個道士,

望著那山路的儘頭沉思良久。

……

武當山下,

背倚千裡蒼茫山林,周遭江川大湖環繞,仰頭望去林木蔥翠,層巒疊障,曲徑逶迤,可依舊隱隱可見金殿疊影藏於其中。

山門下,

一條布滿青苔的斑駁石階蜿蜒而上,有霧氣升起,朦朦朧間不似人間景,亭台樓閣,好似天上宮闕。

“仙境峰巒繾綣,千壑凝眸金殿。”

少年郎站在台階上手掌輕輕搭在扶手上,望著山間的若隱若現的殿宇喃喃出聲,皆是前朝武當山興盛時候修煉的殿宇如今還是可見當年盛狀。

少年郎抬腳正欲邁步時,

“殿下,此經可抵半座江湖!”

“當真要贈?”

老僧眼眸睜開望著那重重宮殿目光灼灼道,在自己的認知中江湖隻有佛道之分,至於其他的門派在千載歲月中不斷更迭,兩者之間根本沒有可比性,而這一部《道德經》從長遠的意義上來看是當真抵得過半座江湖的。

不似無上修煉功法,確是基石!

“自然。”

“傳功一事,”

“於我而言還要勝過這半座江湖許多。”

少年郎回身輕笑道。

“何況上師想要滅佛,這經文同樣至關重要,《道德經》一出本殿不敢言道教定然興盛,可想來若是運用妥當,至少能擺脫眼前的頹勢,此消彼長便是這個道理。”

“既然殿下心意已決,老僧也不在勸。”

“如今殿下心境如何?”

老僧看著那個身穿藍底青衫寬鬆道袍的少年郎眼中異彩連連,這幾日的功夫憑借一部憑空而出的經文心境大為提升,眼下便是自己也看不出到了各種地步。

少年郎沒有回答而是突兀的從懷中掏出那本已經撰寫完的《道經》。

“嘩嘩嘩……”

山間有清風徐來,

有翻書聲響起,

落到了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老僧望著那扭曲的字體眉頭舒展開來,可目光從書頁移開,落到那台階前雲淡風輕的少年郎身上,越發的覺得自己有些看不透了。

“上師,可以登山了!”

少年郎望著武當山的方向,

邁步而出,心如止水。

蜿蜒台階不知幾萬步,可少年郎依舊是不緊不慢的模樣往,甚至有心情看周遭的景色,銀杏深綠色的葉子從天上飄落,靜靜躺在少年郎的指尖,仰頭望去篦子三尖杉,金錢鬆,一類難得一見的古木落於林間,配上那紅磚綠瓦的古樸宮殿,那是一種道韻的沉澱。

少年郎沒有停留,

而是徑直往而去天柱峰而去,

登山時不過未時初,登上天柱峰時已經到了酉時末,仰頭望去天邊是翻湧的雲潮,在夕陽落下是染上一層顏色,真真切切的霞光漫天之感。

轉身回望太嶽太和宮,

武當山原本武當山,名為太和山,傳聞中北方真武大帝曾經在這裡修道飛升為天帝,遂更名為武當山。

“非真武不足以當之!”

太嶽太和宮取名也是與此有關,同樣也是武當山最為尊貴之地,整個宮殿立於孤峰峻嶺之上,殿字樓堂依山傍岩,夕陽為那層層疊疊的瓦片度上一層金光,耀耀生輝,最頂端的金殿更是宛若琉璃,有光芒流轉,神異非常,如同垂懸在漫天雲海之中。

大嶽太和宮旁,

一身穿白色道袍的老道士盤腿而坐在山巔崖壁巨石之上盤腿而坐,雙手下壓,口中吐氣如長龍一般呼出十餘丈,一分二,二分三,悠長的氣息在天地間彌漫竟隱隱有攪動雲海之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

少年郎望著那布衣老道士不染絲毫凡塵汙濁的模樣輕聲念叨著。

<a href="" target="_blank"></a>

天才本站地址:..。網手機版網址: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