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頭屯河(1 / 2)

鷹睨 西瓜是水果 3752 字 3個月前

1940年,9月29號。

頭屯河,中蘇飛機組裝廠。

隨著37年中日之間爆發全麵戰爭,中國和蘇方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蘇方開始對中國進行大量的軍事援助,提供了2.5億m元的軍事貸款,支持中國抗擊日寇的侵略。

同時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牽製住日軍,使其無暇北顧在東北發動挑釁戰爭,從而好更多的騰出手來準備即將爆發的歐洲大戰。

飛機、坦克、大炮、機槍、步槍、子彈、汽油,以及其他設備,源源不斷的通過西伯利亞的薩雷奧澤克和濟姆潘澤用索文托爾加式載重卡車,運到中國的大西北迪化,再朝東運到戰區抗擊日寇。

這裡麵陸路運輸雖然困難辛苦,尤其是沿途都是大片的泥濘土路,被索文托爾加式載重卡車碾壓出來一道道地龍一樣的粗深車轍痕跡,可物質損耗畢竟有限。

而從鄂木斯克的新西伯利亞第153工廠起飛的戰機,到達頭屯河直線距離超過3000千米,沿途地形是無儘的草原無人區,氣候更是複雜多變。

尤其是伊-15型和伊-16型驅逐機,沿途要進行至少六次的簡易機場蛙跳加油,一旦目的機場遇到突然而至的大雨,整個飛行團隊要麼全部棄機跳傘,要麼運氣好遇到大雨停了,就得冒險在泥濘的簡易機場強停。

雖然蘇方戰機的要價確實貴的離譜,然而考慮到他們在到達頭屯河機場驚人的墜落比,很多蘇軍飛行員更是這麼鬱悶的犧牲,所以這個價格貴自然也有著它貴的道理。

同年11月,鑒於中國軍隊在長三角區域英勇頑強的和日軍廝殺,給與日軍以重創,打破了東洋狂妄自大‘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囈語,蘇方看到了中國可挖掘的巨大的戰爭潛力。

一個有著近千萬平方千米領土,四點五億人口,英勇不屈的民族,在對日寇的戰爭中發生的那一幕幕可歌可涕視死如歸的戰鬥,讓蘇方發現隻要給予這個偉大的民族一定的武器資助,隻是他們就能把東洋死死的壓製在東亞這片土地不能突破。

於是蘇方提議在中國的大西北建一座合資的飛機製造廠,減少運輸途中的巨大損耗。

這個想法得到了中國方麵高度的認可和熱情,並且立即積極主動的推進起來。

1939年8月11號,中蘇簽訂了在大西北的頭屯河建立飛機裝配廠的議定書,蘇方決定在頭屯河建造一家年產能力為300架戰機的飛機裝配廠,中蘇各持股50%。對外稱農具製造廠,亦稱頭屯河鐵工廠。

主要製造伊-16,10型驅逐機,伊-15型驅逐機,SB-2輕型快速轟炸機。

飛機製造費用資金由中方折合美元支付部分,為200萬美元,其餘另由蘇方借款撥付。

中方負責行政管理,派正廠長;蘇方負責技術,派總工程師;另以5人組織監察委員會監督廠務工作。

之後發電站、氧氣一乙炔站、供暖係統、壓縮空氣站、熱處理站、鍛造車間、化學淨水室、鑄造車間、過濾車間、煤礦和弱電設備,組裝工廠,在中方的大力推進下都快速完成,到了今年9月初,工廠開始了正式的試投產組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