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初組裝的飛機為伊-16驅逐機10型,下單翼木質硬殼機身結構。
使用開放式裝甲座艙,收放式後三點起落架,兩葉式變距螺旋槳。
翼展9米,機長6.1米,高2.6米,翼麵積14.50平方米,空機重1350公斤,滿載重1715公斤。
M25v發動機,功率578千瓦,極速每小時440公裡,升限9000米,從起飛上升到五千米需時6分18秒,航程810公裡。
機載武器為四挺施卡斯(ShKAS)航空機槍,采用彈鏈供彈,發射7.62mm口徑有底緣槍彈,理論射速為1800發/分鐘。
設計一個戰鬥中隊配備一台無線電對講係統,每架戰機配備無線電接收係統。
在9.13璧山空戰以後,原本已經打包準備運到頭屯河中蘇飛機組裝廠的伊-152驅逐機,在中國航委一再電報的聲明下,又從倉庫裡麵拉了出來,打開封訂了的木板箱子,準備重新更換發動機增加其機動性。
因為將要替換的M62發動機在大小結構上麵和原來152使用的M25發動機有著不小的區彆,所以需要對原來的152型發動機區域的發動機整流罩布局進行重新打螺絲調整。
在伊-152驅逐機進入中國戰場三年時間以後,這種老式的戰機早已顯得非常的落伍。
隻能和東洋陸軍飛行集團的中島91式驅逐機,中島九七式驅逐機,川崎九五式驅逐機,川崎九二式驅逐機,海航的九七式艦上攻擊機(3人,一挺7.7mm九二式旋回機槍),96式艦上戰鬥機,這些落伍淘汰的驅逐機打一個大致的平手交換比,或者用來對地麵陸軍的活力支持。
於是在今年年初,蘇方的波利卡波夫設計師,就開始改良152的性能,最簡單粗暴的就像把151的M22發動機換成M25,就變成了152,而這一次則是準備把最新研發成功的M62換到152上麵,於是又變成了153。
而原本伊-16,10型在頭屯河組建的驅逐機,則是繼續沿用原來的M25發動機,按照說定,等到波利卡波夫完成了把M62裝進伊-16,10以後,新西伯利亞第153工廠也會對完成了伊-165型驅逐機的部分部件和機身骨架進行微調改進,之後頭屯河飛機場也將組裝新式的伊-16,18型驅逐機。
伊-16,18型和10型的區彆就是不再單純的是四挺施卡斯(ShKAS)航空機槍,而是兩挺機槍加上兩門20mm施瓦克航空機炮。
至於這時候已經組裝完成的十一架伊-16,10型驅逐機,中國航委倒表示願意全部購買接收。
在璧山空戰中,中國空軍戰損了十二架伊-152,一架伊-165,而且24中隊中隊長楊夢青駕駛的那架16型驅逐機,是被日軍第一波偷襲擊毀,之後8架16型驅逐機雖然在空戰中戰機都中彈,不過都安全回到遂寧機場。
現在中國航委也搞不清楚日軍這十三架下單翼驅逐機的特點和數據,不過有一點是毋庸置疑,伊-165和伊-152相比,在遇到日軍的這種新式戰機,有著就現在看來,非常強的戰場生存能力。
雖然更希望得到裝載M62發動機(功率820千瓦)的新型伊-16型下單翼驅逐機,不過現在的情況是容不得中國空軍有彆的選擇。
尤其是璧山空戰空軍第3,4王牌驅逐機大隊整整損毀了十三架驅逐機,更需要儘快把已經組裝的驅逐機開到華中戰場和日寇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