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趙玖坐在那裡看著這篇文章,先是嘖嘖稱奇,然後是驚豔一時,再是失態大笑,最後又說出這樣一句話來,早已經引得殿中上下重臣一起側目,不曉得是何等文章。
而趙玖看完之後,回過神來,也毫不在意,隻是將此文交給了公相呂好問來看。呂公相一目十行,看過後沒有表態,隻是滿臉微笑地將其傳閱給趙鼎,而後是張浚、李光乃至林景默等人,連嶽飛都沒拉下。
除了張浚稍有異議覺得此人文筆太過刻板之外,眾人一致稱好,因為提出問題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提出問題的同時還附帶解決方案,這在“功利”的中樞已經心照不宣。韓世忠等武將對於他的判斷更加服氣。
於是乎,少數服從多數,既然天子、宰執共同議定,此人乃是今朝殿試一甲第一名,那在場禮部官員便不再猶疑,直接打開糊名,謄抄名榜……卻是一個喚做王十朋的溫州樂清縣人。
一旁的呂本中不由自主轉了轉眼珠,熟人啊,都是喜歡寫詩的。不過這個場合不宜多說什麼。於是,這位名臣就這麼提前十九年中了進士,連名次也沒變,依然是狀元。可見這錐在囊中啊,不管遇上昏君還是明君,自然能出頭。
待到下午時分,隨著八百二十二篇文章儘數送達,一眾準進士或忐忑或自信出西華門而歸太學,眼瞅還得再等幾日放榜,卻不知這邊皇儀殿內,大宋的輕佻官家和宰執重臣們早已經從簡從速得了大略結果。
五甲五等,第一等和第二等為進士及第,第三等地四等為進士出身,第五等為同進士出身。
除了前五名外,本身排名其實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要落榜,畢竟官家說了隻取六百人,那麼即使是趙鼎也不能多增加一個。
但這個問題似乎並不太大,因為其實總有些人水平真的很差,也不知道是不是臨場發揮的問題,因此大家也不那麼糾結。
值得一提的是,幾位小神童隻有範成大以十四歲年紀成功成為三等進士。另外兩位,大學繼續讀書就好。
對此趙官家表示淡定,殿試考的是策論,不是詩詞,沒有太多人生閱曆而產生感慨的小朋友往往吃虧,這也是當年嶽飛和曲端為啥被人普遍看好的原因,要不然這幾位不會曆史上都是好幾十歲了才進士及第。
而李秀之成功憑借著關於太行山義軍中豪強的問題作答,名列二甲第一名,而多年跟著老爹參讚文字的趙汾比他稍差一點,二甲第三名,八百人裡排第八,看趙鼎的臉色,相信已經很滿意了。
反倒是接下來給第一甲排序的問題,有點讓趙官家頭疼了。
因為這其中居然混進了兩個名字,趙雍和梁肅。
君臣一時都覺得詭異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