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國家出台了“關於書籍稿酬的暫行規定”,對作家的基本稿酬作了適當的提高,著作稿每千字提高到了3—10元,翻譯稿每千字提高到 1—7元,同時恢複了印數稿酬,以按萬冊計算。
劉培文第一次投稿,燕京文藝能夠把稿酬給到千字七塊,一方麵是為了吸引投稿,把稿酬的基礎定得比較高,另一方麵也展現了對劉培文作品的認可程度。
國家頂格稿酬在去年剛從7塊漲到了10塊,對於很多不了解政策的作家來說,給到7塊就已經是很高的價格。
對於劉培文這樣一個新手作家,哪怕第二篇作品有了進步,很多刊物也不會馬上給到一個很高的稿酬——沒辦法,以後怎麼辦呢?
如今的稿費最高就是千字十塊,漲無可漲之後,刊物跟作者就完全沒了議價空間了。
最讓張德寧不忿的是,她工作幾年,從未遇到過這種在稿費上討價還價,甚至坐地起價的作者,其他作者,都是隨著作品和影響力的水漲船高,稿費也不斷提升,可劉培文倒好,才發第二篇小說,就開始要高價了。
吃完飯,兩人往招待所方向走,劉培文張口就要把稿費漲到十塊,張德寧一口氣差點上不來,直接扭頭回辦公室了,稿子都沒不要了。
劉培文見狀直樂,倒也沒當回事,回了招待所,收拾了收拾稿子,枯坐半晌,才忽然想起今天應該去拜訪張白駒了。
此時已經是下午一點鐘,劉培文思來想去,覺得下午再去實在不美,於是決定明天一早再去,趁著這會功夫,乾脆去買點明天拜訪的禮品。
這天的下午可以說是劉培文到燕京以來難得的放鬆時間,此前的十幾天,他像一個機器一般執行著自己的計劃,這時寫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也終於難得的放鬆下來,終於有空去逛逛此時的燕京。
對於後世往返於燕京無數次,還曾經兩次長居於此的劉培文來說,燕京城的曆史風物他都頗為熟悉,隻是此刻的燕京城很多建築都才剛開始興建,與後來自己所見到的景象還是有不少的區彆。
一路溜達到琉璃廠,劉培文跑去戴月軒挑了兩支毛筆,用盒子裝了,又提著在附近逛了足足一個小時,才慢慢走回招待所。
回來一看,好家夥,這回張德寧乾脆就在那坐著等他呢。
一見劉培文回來,張德寧出口埋怨,“你下午跑出去也不說,我來找了你三趟!”
劉培文把手裡的東西放下,打開一包自己從副食店買的糕點盒,遞到張德寧麵前。
“咋樣?領導同意了嗎?”
張德寧看見居然有糕點吃,這會兒也顧不上客氣,伸手捏了一塊塞進嘴裡。
“擁改四擦不多,”她狠狠咬了一口,仿佛在發泄自己的怒意。
“真的?”劉培文喜上眉梢,“千字十塊?”
“到不了!”張德寧好歹把有些乾噎的糕點咽下去,“我跟領導求了半天,能有九塊不錯了。”
劉培文聞言並無失望之色。討價還價嘛,許你說高價,就許彆人往下砍。
“哦,對了!領導跟我說,想把你這兩篇稿子一期發完,你覺得咋樣?”張德寧看劉培文麵色如常,心下有些放鬆,又補充了一句。
“放到一期?這能來得及嗎?”劉培文其實倒無所謂什麼時候發表,對於他來說,哪怕不發,隻要有人給稿費也是沒問題。
“這事兒你就彆操心啦!”張德寧說罷站起身來,“走,快下班了,趕緊跟我見領導去。”
劉培文點頭,忙著去找抽屜裡的小說手稿。
“彆找啦,我第一趟過來的時候就拿走了。”
劉培文拍了拍自己腦袋,怪不得敢砍稿費呢,感情手裡還有“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