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的話都沒有問題,隻是最後這個請求未免有恃寵而驕的味道。
“繼續念。”
李端轉過頭,眼神意味深長。
呂師周心中一凜,連忙打起精神念道:“其實臣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打下河洛之後能否守住?綜合各方麵的考慮,臣覺得很難守住,而且會讓朝廷承擔極大的壓力,所以臣打算利用這段時間儘量撈夠好處然後退回東陽路,還請陛下允準。”
“另外,臣想利用慶聿懷瑾的身份逼迫景朝和談,還請陛下儘快選派朝中大臣組成使團趕來河洛,因為臣真的不擅長這種嘴皮子功夫。”
李端輕笑道:“這家夥……眾位卿家,你們覺得陸沉的想法是否可取?”
李道彥緩緩道:“陛下,陸沉此疏雖無詞章華美,卻能夠精準地剖析戰局。臣認為他的判斷非常正確,攻入河洛城足以證明我朝北伐的決心,撤出河洛則是戰略上的最佳選擇。若趁此機會與景國和談,一者可以簽訂和平共處的盟約,二者可以徹底廢棄偽燕,三者能為我朝邊軍爭取到一定的休整時間。”
李端目光微凝,但是沒有否定這位老人的想法,淡然問道:“那依左相看來,誰人可北上負責和談?”
李道彥沉吟道:“老臣拙見,這個人選非禦史中丞許大人莫屬。”
許佐,官居禦史中丞,曾經在去年某次朝會上一鳴驚人,強硬地扳倒工部侍郎屈豐華。
其人性情剛毅能言善辯,的確是負責國與國之間談判的最佳人選。
李端想了想,頷首道:“許愛卿,這樁重任便交給你了。”
許佐出班領道:“臣必定竭儘全力,不墜大齊之尊,不弱邊軍之威,不負陛下之托!”
“善。”
李端微微一笑,又勉勵了他幾句。
呂師周再度得到天子的指示,看著奏章上最後那幾段話,鎮定心神念出聲來。
“陛下,戰事至此,我軍已經完成既定的戰略目標。臣知道陛下和中樞對邊軍的支持不遺餘力,朝中的大人們肯定不希望北伐就此止住,或許他們想讓邊軍一直打到景國大都城外。臣也很想這麼做,但是根據臣的淺薄見識來看,人力終有窮儘之時,強行拉長戰線很可能導致前功儘棄。”
李道彥和郭從義倒還能把持得住,但是其他大臣的表情明顯透著些許尷尬。
這陸沉究竟是個不懂人情世故的直腸子,還是想方設法都要諷刺後方幾句?
什麼叫朝中大臣都希望打到景國大都城外?
呂師周捧著奏章的雙手輕微地顫抖,聲音倒是能保持平靜:“……臣思來想去,覺得北伐應該暫時停一停。收複的疆土需要消化,邊軍兒郎需要休整,朝廷這兩年一直用兵也需要喘口氣。如果朝中的大人們認為臣不思進取,那就讓他們罵臣吧,總之臣認為真的需要停一停,還請陛下裁奪。”
“陛下,邊軍這支拳頭縮回來不是因為害怕景軍,而是積蓄力量揮出更凶狠的一擊。有朝一日,我等軍中男兒終將為大齊平定四海八荒。”
呂師周停了下來。
殿中一片死寂。
薛南亭看著大太監手中的奏章,忽地明白方才天子為何會輕聲一歎。
中樞很多人千方百計想要打斷北伐的進程,圍著蕭望之和陸沉的軍功做文章,又是明升暗降又是造勢捧殺。
但是眼下陸沉明擺著告訴滿殿重臣,不需要你們絞儘腦汁,邊軍自然會暫時停下。
原因很簡單,現實不容許戰爭永無休止。
正如他那幾句樸實的話語,收複的疆土需要消化,苦戰兩年的邊軍需要休整,朝廷耗費海量的銀錢糧草也需要恢複元氣。
無關私心,此乃公忠體國之言。
兩相比較,難怪天子會喟然作歎。
滿殿寂然之中,左相李道彥神情複雜地開口說道:“陛下,聽聞陸都尉所言,老臣愧疚難當,想臣等虛度數十年歲,竟不如他這個年輕人看得更加透徹。老臣之見,陛下不妨允準陸都尉的提議,同時朝廷加緊確定對邊軍將帥的封賞,以及維持邊軍現有的架構不變。等邊疆局勢完全穩定,再讓將帥們入京麵聖,承沐天恩。”
李端靜靜地看著他,並不意外老人會做出這樣的決斷。
李道彥的確不支持北伐,但是他從來沒有將邊軍視作仇敵,因為他很清楚如果沒有邊軍的庇護,景朝大軍早就渡江南下,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漂杵。
片刻過後,李端溫和地說道:“便依左相之言。”
朝會結束,群臣走出文華殿。
李道彥抬頭看向初春明媚的陽光,心裡忽然一聲哀歎。
明麵上其他朝臣依然對他恭敬無以複加,但是老人很清楚,因為自己在殿中最後那段話,那些世家大族支持的重臣肯定在腹誹他。
這些人啊……
老者身上的官服象征著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但是此刻他的身影略顯寂寥。
便在這時,一道中正平和的聲音在旁邊響起,一隻強而有力的手掌攙住老者的右臂。
“老相爺,下官陪?出宮吧。”
李道彥扭頭望去,落在視線中的是薛南亭棱角分明的麵龐。
老者稍顯遲疑,隨即灑然一笑道:“好。”
陽光如霧,大齊兩位宰執並肩而行,他們身後跟著二十餘名位高權重的大臣。
這一幕看起來似乎格外和諧。
又帶著幾分若隱若現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