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適之暗暗鬆了口氣,他對天子的性情非常了解,通過這段簡短的對答,他已經確定天子心中再無芥蒂。
這是他想要看見的局麵,至於部分官員對他的憤恨
,隻能依靠時間來化解。
便在這時,一位身姿挺拔的官員出班道:“陛下,臣有本奏。”
李宗本循聲望去,隻見是禦史台侍禦史汪鼎。
他對此人印象較深,乃是先帝在京城叛亂後提拔的官員之一,因此溫和地說道:“說來。”
汪鼎目不斜視,慨然道:“臣要彈劾吏部尚書李適之。”
李適之麵上似古井不波,似乎對此早有意料。
李宗本則稍稍有些不自然,但也沒有當眾剝奪禦史的職權,問道:“所為何事?”
汪鼎應道:“陛下,京察乃國之重事,曆來有著嚴格的章程。依據以往的循例,京察從三月中旬開始,一直到六月中旬結束,將會持續三個月的時間。然而今年的京察還不到兩個月就匆匆了結,臣對此頗為不解。李尚書深諳規製,怎能如此草草結束京察?”
原來是這麼回事。
李宗本心中安定下來,其實不光他這位天子,此刻殿內群臣誰不知道京察倉促結束的原因?
才一個多月就鬨得沸沸揚揚難以收場,如果繼續下去,誰能確保不會有更多的官員牽扯進來?
萬一最後人人有罪,這場京察不就變成了笑話?
汪鼎的質疑當然難不倒李適之,他平靜地說道:“汪禦史,京察雖有定例,最終的目的是考評京官這三年裡的政績,時間可長可短,隻要確保一應工作完成,又何必糾結於兩個月還是三個月?這段時間吏部上下人等宵衣旰食,不負陛下的期望,提前完成了所有事務。除陛下方才提到的四十三名官員之外,其餘京官的考評皆已完成。”
汪鼎不動聲色地問道:“李尚書言下之意,這次京察並未完全結束,隻是吏部同僚完成了階段性的工作,仍然存在查缺補漏的可能?”
李適之不會在天子和百官麵前把話說死,於是點頭道:“沒錯。”
“這便好。”
汪鼎轉而望向龍椅上的天子,垂首道:“啟奏陛下,臣願為吏部同僚查缺補漏,彈劾大理寺卿戚維禮不法諸事!”
此言一出,群臣振奮。
李適之神色微變,心中猛地湧起一股驚慌。
李宗本有些頭疼,看了一眼遠處很不自然的戚維禮,緩緩道:“詳細說來。”
“臣遵旨。”
汪鼎昂然而立,一字一句擲地有聲。
“臣彈劾戚維禮私相授受,收取侯文建白銀四千五百兩,名貴瓷器六對,將其提拔為寺正。”
“臣彈劾戚維禮收取京城富商杜文白銀七千兩,城外田莊一處,良田兩千畝,為其子杜禮殺人案顛倒黑白抹除證據,與刑部郎中朱芳串通一氣修改判決。”
“臣彈劾……”
大殿內隻有汪鼎洪亮的聲音回響。
一樁樁一件件如數家珍,就連細節都說得非常清楚,絕非以往禦史彈劾朝臣慣用的風聞奏事。
戚維禮的臉色越來越白,這一刻他已經顧不得會引起旁人的注意,滿麵惶然地看向李適之。
然而李適之隻是垂首低眉望著地麵,沒人能看到他袖中的雙手悄然攥緊。
汪鼎說完掌握的證據後,正色道:“陛下勵精圖治,肅清朝中風氣,此乃大齊之福也!值此京察之時,合該剔除朝堂之上的蛀蟲,百官人人有責!像戚維禮這樣的貪官奸臣,豈能任由他繼續盤踞高位!臣鬥膽,懇請陛下降罪此人,以正朝野視聽,以安天下萬民!”
話音剛落,便有數十位大臣齊聲道:“臣附議!”
如此聲勢,著實罕見。
李宗本冷眼看向那個戰戰兢兢的大理寺卿,怒道:“戚維禮!”
戚維禮被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顫聲道:“陛下,臣……臣……”
最終還是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畢竟汪鼎幾乎將他查個底掉,麵對那些證據確鑿的指控,他就算舌綻蓮花都沒用。
李宗本寒聲道:“革去戚維禮一應官職和功名,交由刑部收押,待查明全部罪證之後再做發落。”
“陛下,饒命啊……”
戚維禮渾身抖如篩糠,好在他還有最後一分理智,沒有當朝將李適之拖下水。
很快便有廷衛將曾經意氣風發的戚維禮拖下去,李適之從頭到尾都沒有多看他一眼。
李宗本此刻已經意識到今日的大朝會恐怕很難輕鬆收場,然而還沒等他轉移話題,又有兩位大臣同時站了出來。
“啟奏陛下,臣國子監丞沈萬章,彈劾祭酒裴方遠不法事!”
“啟奏陛下,臣禦史中丞孔清文,彈劾吏部右侍郎婁煥章不法事!”
此刻的朝堂就像一鍋滾沸的熱水,陡然蒸騰出無數熱氣。
在汪鼎先拔頭籌之後,數位大臣相繼挺身而出,他們犀利的言辭就像利箭,繞過那些被他們彈劾的官員,徑直插在李適之的心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