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817【悶殺】
端誠殿內,肅殺之氣幾近溢出。
先前戚維禮被汪鼎當朝撂倒的時候,雖然他沒有愚蠢地直接攀扯李適之,但是這不代表他和李適之的關係沒有任何人知曉。
至少李宗本在原刑部尚書高煥被罷官之後,已經逐漸反應過來。
當初李適之向他闡明高煥和陸沉的勾連,沒過多久大理寺就拿出刑部這些年累積的過錯,讓李宗本可以名正言順地罷免高煥的官職,仿佛是天子瞌睡就有人送來了枕頭。
事後回想,李宗本意識到大理寺卿戚維禮和李適之的關係非同一般,戚維禮顯然早就在暗中收集高煥的罪證,隻等李適之說動天子,他就立刻一股腦拋出來,讓高煥無可辯駁。
即便如此,李宗本並未因此猜忌李適之。
朝堂從來不會清如許,官員們天然就會尋找盟友,就連薛南亭都無法免俗。
雖說這位左相為人清正,不屑於培植黨羽,但他絕非孑然一身,手底下終究還是有一些得力又可靠的人手。
故此,李適之和戚維禮的關係不算出格,李宗本對此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直到今日的大朝會,汪鼎以一己之力扳倒戚維禮,李宗本知道這肯定不是瞎貓撞上死耗子,而是部分官員因為京察一事對李適之的淩厲反擊。
等到沈萬章和孔清文出麵彈劾裴方遠和婁煥章,李宗本不禁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李適之。
他讓李適之執掌吏部和翰林院,不代表他會毫無防備,更不代表他會將權柄全部交到對方手中。
吏部左侍郎瞿弘毅和翰林院侍讀學士紀峻都是李宗本親自提拔起來的官員,他們作為李適之的副手,一方麵協助李適之打理政務,另一方麵則是為天子發揮監督的作用。
當然,李宗本不會讓李適之處處掣肘,他允許這位股肱重臣使用自己的心腹親信,便如吏部右侍郎婁煥章。
原來如此……
在殿內百官群情激奮的時候,李宗本已經完全弄清楚這些彈劾背後隱藏的深意。
戚維禮、裴方遠、婁煥章以及另外四名位卑權重的中下層官員,肯定都是李適之的心腹。
這是一場赤裸裸的反擊和報複,針對的不是李適之本人,而是他這幾年在朝中培植的黨羽。
李宗本的複雜心情很難用言語形容,他之前並不知道國子監祭酒裴方遠竟然也是李適之的人。
看著那位沉默肅立的吏部尚書,李宗本一時間遲疑不決。
大殿內,百官的火力不斷傾瀉給除戚維禮之外的六名官員,朝廷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過如此熱鬨的場麵。
處在風暴中央的裴方遠和婁煥章等人,此刻連反駁的底氣都沒有,雖然針對他們的彈劾不像之前汪鼎扳倒戚維禮那般詳細,也有不少捕風捉影的指控,問題在於沈萬章等人領頭之後,站出來指責他們的官員實在太多,他們就算滿身是嘴都應付不過來。
之所以會出現這等盛況,隻因這次的京察牽連範圍實在太廣,雖然那四十三名官員當中沒有四品以上的高官,可是他們的世交、姻親、門師、同年都站在朝堂上,他們確實不敢無憑無據地將矛頭指向李適之,可是裴方遠等人如何能與李適之相提並論?
再加上有汪鼎等人挑頭,本就一肚子怨氣的朝臣們立刻明白過來,哪怕他們並沒有私下串聯,眼下卻是無比默契,就盯著裴方遠等人攻訐不斷。
在數十位朝臣大義凜然的怒斥中,裴方遠等六人幾乎快成為危害社稷的大罪人。
從始至終,李適之都沒有出麵。
原因很簡單,這些人和他沒有明麵上的關係,而且他剛才親口承認京察尚未結束,這個時候他以什麼借口阻止這些一身正氣的官員幫吏部查缺補漏?
從李適之微微起伏的胸口便能看出來,他在強行壓製著自己的情緒。
他知道自己還是低估了那個年輕的對手。
先前他做出維持京察的決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涉及的官員品級較低,換句話說就是這些人並非不可替代,收拾他們不會影響朝廷的正常運轉。
他同樣知道此舉會引來反撲,可是他有充足的自信站穩腳跟,一般人如何能撼動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
萬萬沒想到對方真正的目標不是他,而是要剪除他的羽翼!
最關鍵的地方在於,這一招讓李適之的城府、心機和口才失去了用武之地,因為他沒有開口的理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裴方遠等人仿佛大海中的一葉扁舟,在眾多官員的圍攻下瑟瑟發抖。
在糾儀禦史不間斷的提醒下,喧鬨且混亂的朝堂終於漸漸恢複平靜。
李宗本輕咳一聲,望著殿內那些神情肅然的官員們,心中難免遲疑。
裴方遠等人的問題沒有戚維禮那麼嚴重,但是李宗本之前明確要收拾那四十三名官員,如果眼下他對這幾人的問題高高拿起輕輕放下,殿內翹首以待的朝臣們怎會同意?
再者……李適之不聲不響培植了這麼多心腹,肯定不止眼前這六人。懲治這六人可以敲打一下李適之,也不會讓李適之一蹶不振,同時能平息眾怒,從而讓京察這場風波淡去,或許可以真正達到朝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