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是風靡全球的飲料品牌。
同時也是世界範圍內銷量最高、知名度最廣的飲品。
然而在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發生了一起案件,導致人們竟然長期不敢喝可樂。
那麼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從而導致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1977年1月4日。
日本東京市。
16歲的高中生檜恒明剛剛結束自己一天的餐廳兼職工作。
他與五名同事一起離開工作的餐廳,朝宿舍方向走去。
沒走多遠,同行的一名女孩告訴眾人。
她剛剛在一個公用電話亭旁邊發現了一瓶未開封的瓶裝可樂。
女孩表示自己不愛喝可樂,並且檜恒明是一行人中年齡最小的。
因此女孩就將這瓶未開封的可樂送給了檜恒明,檜恒明也欣然接受了。
1977年的日本正處於昭和時代。
戰後的昭和時代更是經濟、文化與世界碰撞的特殊時期。
雖然從現在的眼光看,隨意拿取街邊的食物似乎並不明智。
但當時的日本民風還算淳樸,再加上這瓶可樂並沒有開封,因此路人拿取街邊的可樂也就不足為奇了。
回到宿舍後,檜恒明將可樂放進了冰箱。
在洗了個澡之後,想起來剛才同事送給他了一瓶可樂,於是他打開這瓶可樂,準備享受一下飲料的美味。
可檜恒明剛喝了一口,就立刻吐了出來。
他發現這瓶可樂難喝極了,沒有可樂的甜味,反而是又苦又澀。
檜恒明放下可樂,打算去漱個口。
誰知道沒走幾步,他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隨後立刻倒地不起。
同事們見狀嚇壞了,立刻撥打了急救電話並報了警。
令人遺憾的是,檜恒明沒有被搶救過來。
法醫發現他的屍體出現多處暗色斑點,且聞到杏仁味。
因此法醫斷定檜恒明是因為氰化物中毒而死。
這時候同事們才想起來,檜恒明在倒地之前,喝了那瓶街邊撿到的可樂。
警方立刻對該瓶可樂進行化驗,果真發現了氰化物。
並且警方在瓶蓋處發現了一個特彆細小的針孔。
由此可見凶手是將氰化物通過瓶蓋注射入可樂當中。
警方隨即開始調查這起案件。
但誰也沒有想到,這隻是一係列可怕案件的開始。
在檜恒明遇害的第二天。
即1977年1月5日早晨。
有人在檜恒明一行人撿到可樂的電話亭不遠處,又發現了一名倒地的男子。
男子已經無生命體征。
身邊有可樂嘔吐物的痕跡,並且在地上有一瓶喝了一半的瓶裝可樂。
經過核實,這名遇害者叫菅元博,是一名有前科的中年男人。
警方這才意識到,這是一起無差彆殺人事件。
什麼叫無差彆殺人事件呢?
就是指凶手並不是要謀殺特定的目標,而是製造殺人條件,對不特定的人群行凶。
這類案件由於沒辦法從殺人動機著手調查,因此往往偵破難度極大。
警方在確定凶手通過投放毒可樂進行無差彆殺人之後,立刻組織警力排查周邊還有沒有投放毒可樂。
果然在距離第二個案發現場不遠處的一家商店門口,發現了一瓶未開封的可樂。
這家店主有一個14歲的孩子。
這名男孩告訴警察,自己在路邊撿到這瓶可樂。
當時有事出去了一趟,就把可樂放在自家商店,回來正準備喝,就碰到了警察。
警方經過檢驗,果然這也是一瓶毒可樂。
這位小男孩幸運地躲過一劫。
這是發生在菅元博遇害案5個小時之後的事情。
時間來到了1977年的2月13日。
距離第一起凶案的發生已經過去了1個多月。
警方已經在各大報紙上刊登了毒可樂殺人事件的新聞,並告誡廣大居民千萬不要隨意拾取路邊的食物和飲料。
這天早上。
位於大阪的男子森崎在上班途中撿到了一瓶未開封的瓶裝可樂。
他把這瓶可樂帶到單位並告訴了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