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法蘭西(1 / 2)

《法蘭西求學日常》全本免費閱讀

下一個休息日,趙自牧將莫令儀、王杞、楊順德、顧為光和其餘幾個讀過書會寫字的華工召集到了一起。

顧為光打著哈欠說:“找我們來什麼事,快點說,老頭子等著睡覺。”

趙自牧知道顧為光因為身體的原因異常嗜睡,也不在乎顧為光話裡帶的刺,反而是順著顧為光的話說:“這次找到大家,主要是為了營地裡的華工想要讀書的事——大家知道的,五千華工,各個都想讀書認字,但是憑借咱們幾個人,一起抄書也沒辦法抄出五千本《庶民的勝利來》。”

這話確實是很現實,五千份,靠手抄要抄到什麼時候去?但是印刷?現在的他們也沒有能力。

更何況,“現在還留在凡爾登戰場的華工有足足五千人,這麼多人,隻靠著下工後那簡短的時間,我們也肯定是教不過來的。”

畢竟,五千名華工的文化水平都不一樣,有的是純文盲,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有的有些底子,比如楊順德,至少還會寫自己的名字,也能認識幾個字;

也有人像福貴這樣,通過自學,已經將常用字認識個遍,隻是對一些義理以及複雜語句還不太明白;

更有人如莫令儀,幼時也曾念過私塾,懂得的東西不少,隻是這些年一直被耽誤在工作中,沒有機會接觸日新月異的社會,以至於顯得有些脫節。

不同的文化水平必然不能一起大班教學,這是常識。

所以,趙自牧說:“我借鑒了一個下鄉掃盲的朋友的經驗,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先學帶後學’——顧名思義,讓先學到知識的人去教還沒有學習過的人,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知識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傳播。”

“你的意思是說,讓我們去教那些連寫字都不會的華工?”

聽明白了趙自牧的話,莫令儀思忖片刻,覺得這個想法有點問題:“其實之前我們就有想過這一點,隻是一開始是戰時,誰都沒心情搞這些。後來戰爭結束了,我們又被無休無止的工作占據了所有的時間,搞得所有人都沒力氣和條件繼續學習了。”

“當然,以上原因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莫令儀頓了頓,他環顧四周,見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莫令儀深呼一口氣,才繼續說道,“這裡的環境可能有點不太適合。”

趙自牧坐在莫令儀的對麵,正低著頭思考莫令儀的話。幾乎是瞬間,他便得到了答案:“是因為管理層不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