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然感到震驚了,你是一介書生,你隻會在書齋裡手捧聖賢書罵罵當朝者而已。”和珅也是豁出去了,把心裡話全部說了出來。
海瑞卻是重重地拍了拍桌子,道:“當朝者不公自當抨擊!”
“你乾嘛火氣這麼大。”和珅擺了擺手,給海瑞倒了杯酒。
看著他喝下後,這才繼續道:“海大人,你這次出行,可見過吃觀音土活活漲死的人嗎。”
“什麼是觀音土啊。”海瑞不明所以。
他這次是去了北方,可和珅說的這些,他沒有見過,也沒有聽過。
“易子而食,我知道你聽說過,那隻是史書上的四個字而已,可我是親眼見過的。”
“這換孩子...就是鍋裡的一堆肉啊。”
這話說得海瑞臉色再次一變,支支吾吾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最終,海瑞想到什麼,說道:“可我到了之後,看了他們的賬本,大大小小的官員,全都在侵吞這救災的糧款。”
“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還救什麼民!”和珅說完最後一句,重重拍了拍桌子。
“荒唐!”
“這是事實!”
“千千萬萬的災民啊,是誰去給他們發放救災的糧食,是你發?還是我發?”
一句話,再次把海瑞說得啞口無言。
“喂飽了他們,他們才肯給我去賣命!”
海瑞愣愣地看著和珅,啞然失笑道:“真乃曠古之謬論,貪汙受賄居然還有了大道理!”
和珅皺著眉有些委屈地道:“這是幾十年官宦生涯換來的大道理,這是千千萬萬血淋淋的事實,換來的金道理呀!”
“你怎麼就不懂呢?”
“官字怎麼寫?上下兩個口,先要喂飽上麵一個口,才能去喂下麵一個口!”
.....
這段是經典的辯論,也是一個理想主義和一個現實主義的碰撞
我覺得這場辯論最經典的就在於,雙方都是對的,可也都是錯的。
先說海瑞。他說的有錯麼?
沒有。
因為即使細糠被換成了麩糠,救了更多災民,但大大小小的貪官把從中貪汙就是對的了麼?
顯然是不對的。
但是換做他來主導,能救下更多的人麼?也不能。
我相信他會極儘可能救更多的人,可是在現實的框架下,他的道德底線注定了他救不了所有的人。
這對那些被放棄的人公平麼?也不公平。
再說和珅,和珅說的是對的,考慮現實的情況,為了救更多的人,把細糠換成麩糠,似乎也是合理的。
但不要忘了,為什麼人民會過得苦,為什麼人民的家裡會連災年的存糧都沒有?
不正是因為這些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貪官,把人民的所得貪走了麼?
和珅確實是基於事實所想出的辦法。可是這樣的事實卻是這些貪官所一手造成的。
他在劇裡說國庫是個空殼子,但和大人家裡卻富得緊呐。是誰把國庫變成了空殼子?
所以他們兩人都說的是對的,也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