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或許可以,但是他李儒看不慣。
雖然他李儒用的計謀狠毒,但他不是個背主之人,而呂布正好是這樣的人,這讓他感覺不恥。
至於董越、段煨、胡軫、楊定、徐榮、華雄等,他也沒一個看得上的。
“北涼,難道真的要止步於此了嗎?”
“王爺,我該怎麼辦啊!”李儒輕聲歎息,抬頭看著太空,似乎在問逝去的董卓,又似乎是在問自己。
.......
平原步兵對戰騎兵,陣前一裡挖戰壕和陷馬坑,陣前百步設置絆馬索、伏盾陣,陣前五十步設置拒馬、偏廂車,列圓陣,陣前排大盾加長矛,中間弓箭手三班輪換,輜重和指揮係統在最中間,弓箭和人數足夠的話應該可以打2:1戰損,步兵2換1騎兵。
如果對方孤立無援,就可以聚攏俘虜。
....
由於呂布殺了石守信,雙方的矛盾迅速升溫。
而後的十天內,戰火不斷蔓延,呂布與趙匡胤之間互不相讓,大小之戰頻頻上演。
戰爭的第一個交鋒發生在偏遠的山口,呂布指揮的軍隊如猛虎下山,迅速撲向趙匡胤的防線。
趙匡胤毫不示弱,他的軍隊在戰前已做好充分的準備,士兵們個個握緊武器。
兩軍在山口相遇,刀槍交錯間,激烈的戰鬥隨即展開,血灑疆場,呼喊聲震耳欲聾。
戰鬥結束後,雙方各有勝負,趙匡胤憑借地形和戰術在首次戰鬥中占了上風,呂布則因一時失利而不甘心。
在隨後的幾天裡,戰局跌宕起伏。
第二場戰鬥呂布調整戰術,利用夜戰的機會,直逼趙匡胤的營地,趙匡胤雖未料到夜襲,卻憑借熟悉的地形設下伏擊,成功反擊,借助夜色與地形等優勢巧妙打亂了呂布的進攻。
呂布雖勇猛無比,但總敵不過敵軍的巧妙防守,最終不得不退回。
直到第七場戰鬥,各自都已經承受了相當的損失。
呂布為了挽回聲勢,幾乎是拚儘全力,然而,隨著趙匡胤的防線逐漸穩固,補給鏈條也變得日益充足,呂布的心中逐漸升起了深深的焦慮與無力感。
他最大的困局就是沒有後勤補給。
北涼那麼又怎麼可能給他這樣一個叛徒提供補給?
呂布在軍營中借酒消愁,此時,陳慶之走上前來,見呂布麵色凝重,便低聲勸道:“將軍,敵勢洶洶,然我若不多做準備,恐難以抵擋。然則,在下以為,吾可以分兵兩路,以圖全勝。”
呂布皺眉,問道:“到底如何分兵?如何應對趙匡胤之攻?”
陳慶之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道:“既然北涼之軍氣勢如虹,然則我軍亦可應勢而動。一部分兵力可紮營於此,修建塔樓,形成掎角之勢,以防趙匡胤的進攻。”
“同時,另一部分兵力則可趁機向北涼發起進攻,掠奪其糧草。若能成功,既可削弱敵軍之力量,又可壯大我軍之士氣。”
呂布沉思片刻,望向遠方:“如此說來,確實可行。我若將兵分兩路,便能有效應對來敵。而且,掠奪北涼糧草,確是一個明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