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分類造冊(2 / 2)

終於不是背景板了。

他將與白起,與韓信,與所有將士,共赴此戰,以顯軍威,以彰軍勇。

......

京城的學府內。

建築古樸典雅,青磚灰瓦,古樹參天,環境幽靜,仿佛與世隔絕。

學府的中心,是一座寬敞明亮的書房,這就是宋濂和他的手下文人學子們的日常工作的場所。

書房的四壁,掛滿了各種典籍,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應有儘有。

這些典籍,有的裝幀精美,有的古舊殘破。

書房的中央,擺放著一張大書桌,這是宋濂的工作台。

書桌上,堆滿了各種資料和筆記,宋濂常常在這裡,一邊翻閱典籍,一邊記錄信息,一邊整理資料。

他全神貫注,樂在其中。

書桌的周圍,擺放著幾張小書桌,這是手下文人學子們的工作台。

他們有的在翻閱典籍,有的在記錄信息,有的在整理資料。

書房的角落,擺放著一張大書架,這是典籍的存放處。

書架上,典籍整齊排列,分類明確,一目了然。

書房的窗外,是一片綠意盎然的庭院,庭院裡,古樹參天,花香鳥語。

“宋先生。”一個學子恭敬地走到宋濂身旁。

“這卷《天工開物》,學生有些困惑,不知該歸於哪一類?”

宋濂放下手中的書卷,接過《天工開物》,他仔細閱讀,然後緩緩道:“《天工開物》記載了古代的各項技術,農耕和工匠綜合性著作,因此應該歸於技藝之言一類。”

學子聞言,恍然大悟,道:“多謝宋先生指教,學生明白了。”

另一個學子手捧一本厚重的《歲時廣記》緩緩走來。

學子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猶豫:“宋先生,這本《歲時廣記》,學生不知應歸於哪一類,望先生賜教。”

宋濂放下手中的《天工開物》,接過《歲時廣記》。

他輕輕翻動書頁,書頁發出的沙沙聲。

“《歲時廣記》,這是一本關於歲時節日的書,它記錄了古人對自然、社會、人文的觀察和理解。”

他將書輕輕合上,道:“你應將它歸於地誌一類,歲時節日,是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熱愛,對文化的傳承,它們如同歲月的印記,記錄著曆史的變遷,文化的演進。”

學子聞言,恍然大悟,他深深鞠躬,道:“多謝宋先生指教,學生明白了。”

宋濂負責將各地送來的書籍進行分類,隨後記錄在案。

接著再將記錄好的書籍運送進宮內,由於謙和解縉二人帶著學子們謄抄。

他也得了清閒。

耳邊少了於謙和解縉的爭吵,他瞬間感覺整個世界都美好了。

這兩人都太聰明了,聰明人和聰明人在一起,可是會針鋒相對的。

他們總想比個輸贏。

但,真正的聰明人會這般嗎?

大智若愚啊。

還是年輕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