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便以此情此景,再續前緣,但願長醉不複醒,與君同遊天地間。”
解縉感慨萬分,眼神中滿是對知音的珍惜:“於兄此句,道出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聲,是啊,若能長醉不複醒,與知己共遊天地間,此生何求?”
“來,為這份難得的相知,我們再乾一杯!””
兩人相視一笑,舉杯共飲,酒香與笑聲交織在一起,仿佛連這夜色都為之動容。
.....
酒醒之後,晨光已悄悄爬上了窗欞,於謙與解縉各自揉著微微發脹的頭顱,從昨晚的醉意中緩緩醒來。
屋內還殘留著淡淡的酒香與墨香交織的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昨夜那場詩意盎然的聚會。
“哎呀,解兄,你我這般放縱,怕是要被同僚們笑話了。”於謙率先開口,嘴角卻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解縉聞言,故作無奈地搖了搖頭,笑道:“於兄言之有理,但人生難得幾回醉,何況是與知己共飲?至於那些閒言碎語,就讓他們說去吧。”
兩人相視一笑,那笑容裡既有對彼此默契的認可,也有對世俗眼光的不屑一顧。
鬥嘴的習慣性開場白剛起了個頭,便迅速被這份難得的友情所化解。
“罷了罷了,我們還是趕緊收拾一下,去殿內繼續謄抄編撰《真龍大典》吧,這可是皇上的重托,馬虎不得。”於謙正色道,邊說邊起身整理衣物。
解縉也緊跟著起身,拍了拍衣襟上的灰塵,笑道:“於兄所言極是,咱們可不能因私廢公,走,讓那些個等著看笑話的人瞧瞧,咱們不僅能喝酒做詩,更能治國安邦,編纂大典!”
殿內,書卷堆積如山,筆墨紙硯一應俱全。
於謙與解縉並肩而坐,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
陳圓圓自從吳三桂起兵謀反後,就一直擔心他的安危,如今麵臨白起大軍的包圍,更是替吳三桂擔心。
吳三桂也感受到了陳圓圓的異樣,望著陳圓圓憂慮的雙眼,溫柔地笑道:“圓圓,你看你,眉頭都擰成疙瘩了,我這身經百戰的王爺,豈會輕易被幾個後輩和老朽所困?”
陳圓圓聞言,眼眶微紅,輕聲說道:“王爺英勇,我自是知曉,但戰場之上,瞬息萬變,我又怎能不擔憂?”
吳三桂輕輕握住陳圓圓的手,眼神堅定:“圓圓,你且放寬心,如今,我吳三桂手中握有精兵強將,更有智謀之士輔佐,至於那鼇拜,年老體衰,早已不複當年之勇。”
“此戰,我必以智取勝,讓你我安心。”
陳圓圓感受到吳三桂手心的溫暖,心中稍安,但仍是叮囑道:“王爺定要小心,我與你同心,勝敗皆願共擔。”
吳三桂點頭,眼中滿是柔情:“放心,圓圓,待我凱旋歸來,再與你共賞這大好河山。”
.....
吳三桂走出後院,看著早已等候多時的老道士,還是有些不放心地道:“道長,幫我卜一卦吧,我心中有些不安....”
老道士看了看他,歎了口氣,隨後拿起龜甲輕輕搖晃。
隨後吐出三枚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