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言辭更有如利箭一般,直刺韓新的要害心門!
他表達的意思非常簡單,你韓新是有為國捐軀的決心,可你的命又豈能抵得上國都陛下之重?
若果真因為你的提議導致國都失守,皇室遭難,則你韓新縱萬死……而難以贖清此罪!!
即便他也心知國都被敵軍攻破的可能很小,但隻要舉起這麵衛國護君的大旗,自己就是忠君體國的最好代表,自己就將有可能獲得陛下的信重,再一次成為權傾朝野的中樞大臣!
故而,黨笠必須極力促成此事,命大元帥率前線大軍火速回援!
至於韓新所言敵軍有可能中途埋伏一事,身為上將軍的黨笠又如何不知?
但他對於此事,卻真真是樂見其成的。
甚至若是大元帥在途中果真遇襲,導致兵敗身死,那簡直是更好不過了!
屆時,無論大元帥是否戰死途中,隻要他一旦戰敗,則必然威望儘失,而滿朝上下,唯一還有資格統兵的人自然也就僅有自己,這早已被蠻霸囂狂的大元帥給徹底架空的上將軍了!
至於韓新這等小輩,值此危難之際,卻又如何有資格承擔此等重任?
到那時,重新執掌國中兵馬的必然是上將軍黨笠,而非兵部尚書韓新!
至於韓新所言大軍潰敗,而大驪國危之論,在黨笠看來根本就是危言聳聽,恐嚇陛下之言!
畢竟那可是整整百萬大軍啊,如何能被敵軍一戰儘殲?
即便略有損傷,剩下的數十萬眾在自己的統禦之下,也足以禦敵於國門之外!
更何況若戰事吃緊,以大驪之國力必然可以重新募兵,不出數月又將有數十萬眾源源不斷的投入戰場,卻又何來滅國之危?
在黨笠看來,韓新之所以故意誇大其詞,很顯然也是想誤導陛下,從而為自身謀利……
這一刻,黨笠望著被自己一言逼入死角,隻得沉默不語的韓新,一時間竟陡然升起了一股惺惺相惜之感。
畢竟他兩雖政見不合,但所作所為卻是殊途同歸,相似非常啊!
他們倆之所以在此刻當堂爭執,刻意表現,何不是都被頭頂上那座大山積壓太久啊……
如今一朝事變,自然都要借機為自身謀利,想辦法推翻頭頂大山的壓迫與統治!
就在黨笠心有所想,不禁感慨之時,殿內氛圍也隨著韓新的沉默不語而變得壓抑沉重。
就這般僵持許久之後,最終還是天命聖皇深深歎了口氣,當即揮手而道。
“都退下吧,韓愛卿暫且留下……”
聞聽此言,朝臣儘皆告退,上將軍黨笠更是心中一喜,知道在這場極為激烈的朝堂爭辯之中,自己終於還是略勝一籌!
畢竟唯一反對大軍回援的不過是兵部尚書韓新一人而已,即便是聖皇陛下都隱隱站在自己這方,不願拿自己的性命安危做賭注。
試問這種情況之下,他韓新又拿什麼去贏?!
如今陛下停止議事,遣散眾人,唯獨留了韓新一人在殿。
這種做法,其實已然是傾向於召回前線大軍,保駕勤王了!
念及此處,黨笠心中一輕,麵不改色的當即告退。
隻不過在背後皇極殿的大門緩緩關閉之時,方才告退的國中大臣卻都並未走遠,相反還在上將軍黨笠步出的刹那之間,不約而同便都無比熱絡的圍了上來……
……
“孟子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大驪占儘天時地利之合,獨缺人和耳!
朝堂之上,屍位素餐,黨派傾軋!
國之柱石,謀身在先,謀國在後!
如此人和儘喪,值此大爭之世,實為傾覆之危矣!“
——《驪書》·範建(原大驪王朝太史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