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勝可知,而不可為?”
聽到這個問題,劉協不由腳步一頓。
最近幾日,董卓在教導劉協學習兵法一事上可謂用心至極。
不但要於沙盤之上推演,時不時還要詢問劉協關於兵書上的問題,考驗劉協有沒有將這些知識聊熟於心。
現在董卓問的,便是《孫子兵法·軍形》中的一個問題,意思是“什麼叫做勝利可以去謀劃預測,但卻不可以強求。”
劉協立刻持學生禮,恭敬應道:“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
古代善戰的將領,都是先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才會尋覓機會,尋求能夠將敵人戰勝的法子。
所以,統兵之中的第一要務永遠是保全自己,再去尋找敵人的破綻。
這樣,如果敵人出現破綻,自己就可以出兵取得勝利。可若是沒有出現機會,那自己也不會失敗。
綜上,一場戰爭能夠不失敗的因素是在為將者自己,可若是想贏,還是要等待敵人暴露的機會。
這個答案,劉協自信十分標準!
不過董卓的考驗顯然沒完。
“兩軍相當,兩將相望,皆堅而固,莫敢先舉,為之奈何?”
這是《孫臏兵法》中的內容!
董卓詢問劉協的問題,就是《孫臏兵法》中齊威王詢問孫臏的九問之一。
萬幸,這個問題劉協剛才翻書的時候恰巧瞄了一眼!所以勉強算的上是押對了題目。
這個問題的意思是,倘若雙方大軍旗鼓相當,都不敢率先動手,那為將者應該怎麼辦?
對此,孫臏在數百年前就給出了答案——
“以輕卒嘗之,賤而勇者將之,期於北,毋期於得。為之微陳以觸其廁。是胃大得!”
隻要派少量的兵力由勇猛的將軍帶領,做好失敗的準備,隱蔽的攻擊敵軍側翼,使其部隊驚駭,使其主帥懷疑,那就可以取得大勝!
劉協本以為這個書上的標準答案會令董卓滿意,豈料董卓竟然狠狠發出一聲鼻音。
“哼!”
這顯然不是滿意該給的態度。
不過劉協心中亦是無比納悶。
這不是書上的標準答案嗎?而且還是孫臏本人親自給出的最優解,難道太師已經連孫臏這位聖人都看不上了?
不過董卓顯然沒有給劉協思考的時間,在不滿中直接就問出了第三個問題——
“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此言何謂?”
武器如果不鋒利,就是在將士卒的性命送給敵人。
士卒如果不精銳,就是在將將軍的性命送給敵人。
將軍如果不知兵,就是在將國君的性命送給敵人。
國君如果不擇將,就是在將國家的存亡送給敵人!
這番言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劉協傻眼了……
這鬼問題是哪本兵書裡的?
這題,他沒複習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