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刀劍遠勝道德(求追讀)(1 / 2)

劉協一時語塞,有種沒寫作業被老師抓包的感覺。

“那個……”

實在是想不到出處,劉協隻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董卓的問題。

“古時匈奴羸弱,僅趙一國便可拒其於陰山之外,僅李牧一將就可使其不敢南下牧馬、彎弓抱怨。此全賴華夏技藝精湛,如韓之強弩、楚之寶劍,皆遠勝於胡人,故此才能驅逐胡虜。”

“後暴秦覆滅,匈奴人得到了秦人遺留在陰山、河套的工匠、工坊,提升了其技藝,由此便可與諸夏爭雄,甚至於白登山圍困高祖,並在後來火燒甘泉宮!”

“幸得文景盛世,天下大治,大漢工匠技藝提升,產出了更多的鐵器、錢糧,支撐了武帝時期的數次北伐,這才將匈奴這一大敵的脊梁打折。”

“故此,這就是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

至於後麵的什麼將不識士、君不擇將的例子也是眾多,劉協也都將其舉例一一言說。

隨著徹底解答完這個問題,殿內才傳來回應——

“善!”

顯然,相比第二個問題,關於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劉協無疑更讓董卓滿意。

董卓此刻也從宮室內走出,朝著劉協行禮:“陛下聖躬安!”

“朕安。”

二人雖是師徒,但也是君臣。

正如方才劉協在董卓傳道受業解惑之時持學生禮,如今既是君臣相見,董卓也自然而然的持臣子禮。

“太師,你是從哪找來的這般刁鑽題目?朕怎麼沒有從哪本兵書上見過?”

劉協不愛經典,卻偏愛兵書。

什麼《論語》、《春秋》,劉協都是草草翻閱,知道個大概就好。可在兵書上,劉協卻大都逐字逐句的讀了過去,沒有絲毫遺漏。

什麼《孫子兵法》、《吳子》、《孫臏兵法》、《司馬法》、《六韜》、《尉繚子》,劉協這些天可都翻過來了,可唯獨沒有聽過董卓的這句話。

董卓此刻也為劉協解惑:“方才臣的那句言論,並非出自兵書,而是先漢晁錯上奏於景皇帝的《言兵事疏》。”

晁錯?

那個提議削藩,結果被腰斬的景帝智囊?

可劉協隻聽過他的智謀,卻沒聽說過他在兵事上有絲毫建樹啊!

董卓也看出劉協的疑惑:“陛下,並非領將帶兵者就一定是知兵之人。”

“同樣,不領將帶兵者也並非就不曉兵事!”

這點劉協異常讚同。

韓信、還有與劉協同歲的諸葛亮,那都是一出山就吊打當世名將的猛人……

人家前半生根本沒機會接觸軍事,可並不妨礙他們對軍事有著極為深刻的理解。

“太師的意思是,晁錯也是知兵之人?”

“是。僅從這篇《言兵事疏》就能看出,晁錯並非迂腐文人,而是真的知兵!”

談及完晁錯,董卓這個嚴厲的老師就開始挑起劉協的錯誤——

“陛下,臣詢問的,乃是軍事!陛下何必要字字以兵書中的言論相對?”

“戰場上打仗,又不和念書一樣,有起承轉合,有開篇結尾,怎可事事都照本宣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