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涼州郡太守傅奇斌前來彙報前陣子督察均田製的事情。
傅奇斌說,全郡六個縣,隻有洛川縣還沒開始執行均田製,其他五個縣都已經開始分田了。
特彆是高安縣,已經將所有回購的土地分到了百姓手中。
宋知信對高安縣的知縣關實昇印象特彆深刻,就是他首先提出了均田製,宋知信才下決心在涼州郡實行均田製試點。
“這次督察,各縣都提出了哪些困難?”
宋知信更關心的是均田製實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在土地私有製的這個時代,想要實行均田製,肯定要觸動地主階層的利益。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這些地主們,不反抗才怪。
所以,宋知信提出了回購,而且還是荒廢的土地,以此來降低地主們的抵觸情緒。
傅奇斌道:“困難有很多,都是地主們的阻撓,有衙役維持次序,反抗、阻撓程度都不大。”
“最主要的是,主公說過要發動廣大的百姓,有了他們的積極參與,還是比較順利。”
宋知信很欣慰地點了點頭。
頓了頓,傅奇斌又道:“主公,現在最麻煩的事情,就是荒廢的土地用來種什麼?”
“這些荒廢的土地,不是貧瘠,就是缺水,小麥、玉米都不適合耕種。”
“百姓雖然分得了土地,卻種不了作物,每年還要上繳賦稅,就好像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丟也不是,不丟也不是。”
這個問題宋知信之前雖然有考慮,卻沒有辦法解決。
西涼州除了朔方郡和吳忠郡緊靠黃河外,其它兩個郡都缺水。
興修水利,需要大把的銀子!
這銀子從哪裡來?
西涼州賦稅根本支撐不了!
隻能從作物方麵入手。
哪些作物適合西涼州種植呢?
哈密瓜,大棗,枸杞,葡萄,土豆,青稞……
他把前世大西北出名的農產品一一過了一遍,然後選定了大棗、枸杞、葡萄三種農作物。
棉花、土豆雖然很適合西涼州種植,但都是外來物種,還沒有傳入九州大陸,沒有種子!
“傅太守,涼州郡缺水的地方,你要想辦法因地製宜,號召百姓種植合適的農作物。眼睛不要隻盯著小麥、玉米這些常規作物。”
宋知信點撥道:“比如大棗,枸杞,葡萄這些農產品,耐寒性和抗旱性都比較強,很適合涼州郡種植。”
“主公還懂農事?”
傅奇斌傻眼了。
那次陪同宋知信在高安縣視察時,看到宋知信抓起泥土又捏又聞的,還以為他是做給自己這些下屬看的。
如今看來,真的是自己想錯了。
宋知信笑了笑,道:“前段時間,本王視察了整個西涼州,特彆關注農業的發展,也算是對這方麵有所了解吧。”
“你們郡府的官員,不要隻坐在郡府裡聽下屬彙報,要經常到各縣去看看,多到田間地頭跟百姓打交道,虛心向他們學習請教。”
“卑職知錯了!”
傅奇斌忙道:“卑職一定按照主公的指示辦事!多跟百姓打交道,向他們學習請教。”
宋知信點點頭,問道:“讓你們推薦人選麵試的條文收到了吧。”
“前三日就收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