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這麼說來,那個叫做藤原的,就這麼信了自己真的是華夏後人?”府衙後堂,朱肅和兩位兄長、一眾幕僚、官員與錦衣衛將領同坐堂中,商議近日大事。
聽到希直先生高啟彙報藤原近況,燕王朱棣不禁捧腹大笑。
“是。”坐在客座的高啟也撚須笑道。“他如今已是深信不疑,並對此大為振奮,連呼倭國諸多王室公卿,不該忘了祖宗。”
“這些日子,此人便閱典籍,尋找自己先祖在華夏的蹤跡。倒還真被他‘找’到了:據說他藤原氏原姓‘中臣’,藤原認為他那一支該是戰國時期中山國後人。中山國為趙國所滅後,國人南下吳地避難,而後一部分男女便與徐福一同遷居東瀛倭國。”
“為示不忘中山國先君之意,這些人便改姓‘中臣’……”
“倒真被他附會出了來曆……”朱肅也算是長了見識了。本以為這樣忽悠藤原,給他‘安置’上華夏先祖,此人說不定會不願相信,甚至於為此發怒。
故而朱肅才刻意安排了一連串的“歧視”計策,意在在此人心底裡種下“夷賤華貴”的潛意識,為後來高啟的出場忽悠做下鋪墊。
沒想到就現在看來,這人對於此事,倒是比高啟還要熱忱。竟然自己翻找出了自證的史料,進行“自我忽悠”。
“嗬嗬,也許並不全是牽強附會。”高啟笑道。“先時五殿下囑咐我從史料中‘斷章取義’時,我還頗感為難。”
“可越是在史料中翻找,竟發現曆史真相,也越發明晰。其證明之處,根本無需斷章取義。竟似真相就是如此一般。或許這倭國倭人,千百年前真是我華夏苗裔也說不定。”
“再說,這四夷之中,哪一個不是想儘了辦法,想要與我華夏傳承扯上聯係?能當個華夏人,又有誰會願意自承蠻夷。”高啟說的自傲無比。一股根植於骨子裡的民族自信心油然而發。
朱肅一愣,繼而也是恍然失笑:倒是自己把這事想複雜了。這個時代可不是後世:那個因為韃清流毒百年、導致中華民族為夷狄所辱,還沒徹底緩過勁兒的年代。在這個年代,天朝子民的身份,本就是四方蠻夷望之生羨的存在。
縱使蒙元肆虐百年,甚至將漢人定為“四等國民”,但華夏千年來留存的璀璨文化,在其他諸族眼中,依舊是難以企及的存在。
便是忽必烈開國大元,也得用漢製。雖壓製漢人儒生,貶低“儒學”,但卻又不得不學習漢文化,用儒文化治國。在諸族諸國眼中,哪一方為文明,哪一方是野蠻,也從來都是了然於心的。
更彆提如今大明已經建國,僅短短數年,其規製疆土已遠邁分裂的遼宋。且巨龍蘇醒,磨爪霍霍的姿態,無不昭示著華夏中國已再度崛起。
昔日大唐、大漢餘威猶在,四方諸夷又豈能不知道何者為大?
藤原莫名其妙有了個“華夏苗裔”的身份,對他來說是喜非驚,當然要想方設法要將其坐實。
“既然如此,你們可要注意轉變對其的態度了。”朱肅忍著笑,打趣坐在客座的‘看守護衛’、‘店小二’、‘路邊大爺’等人:
“那藤原如今可是我‘華夏人’了。你們可不能如先前那般對其蔑視折辱。得讓他感受到身為華夏苗裔與倭人蠻夷的差距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