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季犛的祖先名叫胡先逸,本出身於浙江,於五代十國時期為避戰禍而遷至交趾(安南舊稱)。因後人入贅於黎氏,這一支才改姓為黎。
在原先的曆史上,黎季犛成功篡位陳朝後,也曾改回胡姓。不過,倒不是為了示好大明,向大明表示親近之意,而是想要混淆視聽。
黎氏篡權奪位,和我胡季犛有什麼關係?
為了進一步混淆視聽,他讓二兒子黎蒼改名“胡漢蒼”,由二兒子繼承皇位,自己則在背後掌握實權。並以“陳氏子侄胡漢蒼”的名義向大明朝上表,詭稱陳氏無後代傳國,不得已隻得由子侄輩的後人胡漢蒼繼位,並請求大明皇帝敕封。
永樂皇帝朱棣哪裡知道,這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胡漢蒼”究竟是何許人物?粗淺調查一番之後,便下了國書,同意冊封胡漢蒼為安南國王。
等到後來有安南陳朝遺臣來大明請求公道,朱棣才恍然得知,這“胡漢蒼”就是安南權臣黎季犛的狗兒子,一家人改了個姓跑來招搖撞騙,混國主敕封來了。
自覺受到了欺騙的永樂皇帝大怒,直接發動了安南之戰,將雞毛哥一家全都給抓到了大明,來了個整整齊齊。
所以說,這種小聰明實不可取。雞毛哥最終還是玩脫了。
而現在,在“範淮”的建議下,雞毛哥又想玩小聰明了。他自然並不認同自己是個華夏人,但若是有利可圖,改個姓認祖歸宗,倒也不是不可以。
“諸位,關於範淮建議我改姓胡氏,你等有何看法?”黎季犛高坐主位,詢問底下的諸多黨羽們道。
黎季犛黨羽眾多,謀士則以心腹範巨論,與胞弟黎季貔為首。聽得黎季犛發問,黎季貔當先出列,躬身道:“兄長,弟以為,範淮此言,確有其道理。”
“大明對我大越,必有野心。不過我大越身為大明不征之國,大明乃是宗主,若是貿然出兵攻打,他們也將失信於天下萬國。”
“既然不能出兵攻打,那麼,大明必定會試圖扶持一位偏向大明的代言者,來執掌大越朝堂。若我等大張旗鼓改回舊姓,那些大明人,必定覺得我們是心懷他們華夏!”
“不過改個姓氏,就能換得大明朝支持我家,這樣的買賣,值當!”
他此話說完,黎氏其他族人如黎季柏、黎蒼、黎澄等人亦是深以為然,表示支持。
不少黎氏族人,都知曉黎季犛心中的真正野心,即便不知道的,心底裡也多少有所猜測。要想使黎氏更進一步,沒有大明的支持可不行。若是大明不予支持,恐怕轉眼間,大明天兵就會開進升龍城,給黎氏帶來滅頂之災。
故而獲得大明支持,這其中的關礙,實在是太讓人難以拒絕了。這不止是利益相關,更是他們黎氏更進一步所必須要做到的必要之舉。
與之相比,這個祖宗們已經用了數百年的“黎”姓,在他們看來實在是可有可無。
眼見一大群姓黎的都沒有反對,其他諸多黎季犛的外姓心腹,自然也不會多說什麼。唯有範巨論稍作思慮,出言道:“黎公,改姓為胡,確實能夠更加親近大明,爭取得大明支持。”
“但是,此舉也意味著,黎公您公開承認自己漢人的身份……這勢必會招致上皇的忌憚。”
“上皇的支持,與大明的支持,黎公更看重哪一邊?您可想好了麼。”
黎季犛沉默,範巨論所言十分有道理,一直以來,他都是背靠著上皇陳藝宗的信任,這才能夠在大越朝廷步步高升,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執。
換個祖宗沒關係,但若是取得了大明的支持,卻要遭到陳藝宗的懷疑……黎季犛就不得不好好掂量一番了。
他思慮了一會,最後還是做出了自己的決定:“胡氏乃先祖姓氏,我本胡氏後裔,安忍祖宗姓氏不得傳承,以致香火斷絕,不能安眠於地下耶?”
“今日便回返升龍城,擇良辰吉日,改黎氏為胡氏。此舉非為其他,乃為尊奉先祖之孝道。上皇最是重孝,斷然不會在意的。”
他既有所決斷,範巨論也不好再多說什麼,而是躬身與眾人一齊回答道:“是。”
黎季犛想的非常清楚,他確實是依靠陳藝宗攥取了大權,但,朝廷的大部分權力已經到了他的手上。他黎季犛可不是紙糊的老虎,上皇陳藝宗即使想要收回大權,也絕沒有那麼簡單。
而且,上皇已經老了,又不理朝政多年,一心隻想著拋下一切,享樂安逸。
即便他對自己起了懷疑,自己根基已固,上皇還能因為這一份懷疑,而斷然在朝中掀起腥風血雨不成?
在上皇身邊服侍了這麼多年,黎季犛深深知道,上皇沒有這一份魄力。
相比起上皇,大明的支持,無疑更加重要。
上皇,已經是黎氏更進一步的阻礙了。大明,才是黎氏接下來需要全力爭取的助力。
有了大明的助力,說不定,自己能夠比先前的計劃更快的,登上那個自己夢寐以求的位置……黎季犛甚至,已經幻想起了自己正坐在高高在上的王座時的模樣,心中不由得一片火熱。
他也不年輕了,在上皇身邊卑躬屈膝,毫無尊嚴的當了這麼多年的走狗,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爬到那個位置上,做一次人上之人。
……
黎季犛回返升龍城之後,當即,便選擇了一個黃道吉日,廣而告之,宣布了黎氏將要恢複祖姓胡姓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