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安南收複(2 / 2)

然是:全是假冒的。

殺!

一時之間,升龍城菜市口血流成河,百姓們拍手叫好:這些敢上門冒認陳氏後嗣的亡命之徒,殺了才好!

當然,其中有多少真是陳氏後嗣,朱肅不知道,也沒興趣知道。

反正,他是很“和善”的提醒過那些陳氏遺臣了,一定要確實的認出哪些是陳氏後人,勿使得安南皇室的位置,被一個不知名的竊國者竊去。

如是兩個月後,再無人前來自認陳氏後人的身份,朱肅也隻得歎了口氣,看來,陳氏後人們,是真的被胡季犛給殺光殺絕了。陳天平,就是陳氏最後的後嗣。

該死的胡季犛!太殘暴了!

安南上下,百姓們也是這麼抨擊的。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來了,安南王位,誰來繼承?

陳氏沒人了,胡氏是竊國的大盜,其他出身高貴的士族們大都在這一仗中被打廢了,阮氏隻願意投效大明做個明人,義軍勢力的黎利也已經死了。

諾大安南,竟忽然間變得群龍無首了起來。

眼看大明的周王殿下催促的越來越急,要安南群臣,儘早定下一個無論在法理層麵,還是個人威望,都足以君臨安南的人物來。

然後,由大明敕封,鎮守安南,為大明翼護。

安南上至官員、下至百姓,無不為此事大撓其頭,連一個人選也想不出來。

而就在這時,一個曆史小知識,悄然在安南的市井裡流傳起來了。

這個說法,是說安南之地其實祖祖輩輩,都是華夏的舊土。早在秦朝時候,南越王趙佗,就曾雄踞安南。之後,安南作為大漢帝國的“交趾郡”,一直受到中原華夏王朝的統治。

直到唐朝後期,靜海節度使割據安南開始,安南漸漸離開了中原王朝的統治。但嚴格算來,安南其實仍然算是華夏的一個割據勢力,隻是唐朝後麵的王朝宋朝自顧不暇,沒有統一安南。而之後的大一統大明朝,在統一華夏的時候,竟是把安南給忘記了。

鬨來鬨去,原來咱們和大明是一家人!

這還封什麼安南王?回歸華夏不香麼?華夏人勢力強大,皇帝英明神武,還沒有那些腐朽的士族世家……不說彆的,咱們安南若是華夏土地,且看那占城等國,還敢隔三岔五就來打秋風不?

大明人,單憑這名號,說出去都夠那些蠻子抖上三抖!

甭說彆的了,安南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的領土,咱們要回歸華夏,華夏才是安南的母親,我們離開母親實在是太久了!太久了啊!

這個說法,開始漸漸在安南市井之間甚囂塵上,甚至於,開始有安南人提出了安南不歸,金甌不全,華夏不整的說法。認為安南割據百年,若大明不收回安南,大明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大一統華夏王朝。

甚至於有安南官員和百姓,合寫萬人血書,呈予正在穩定安南政局的周王朱肅。

彆敕封什麼安南王了,咱們安南其實也是上國的土地啊!快快把安南收入大明國土,咱們一起嗨皮的迎接盛世吧!

收到這封萬民書,周王朱肅表示萬分驚詫,竟還有這樣的緣由,忙表示自己會上書應天,請求大明皇帝陛下裁量。

於是,一紙奏疏高奏九重天,將這封安南百姓的萬民書給帶到了大明。

老朱早有準備,收到那奏疏的時候,便將那萬民書讓六部、內閣好好討論,甚至將此事給國子監學子們也討論了一番,要好好議一議,這安南,到底該是咱們大明的不征之國,還是華夏的固有領土?

而後,結果非常明顯:眾人都認為安南確實是華夏的一部分,是從唐時,就開始割據一方的華夏勢力。大明此前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在前元舊土上,竟是忽視了這麼一塊遺漏的金甌碎片。

我華夏自古以來,便當同舟共濟,絕無分裂之理!

一位叫做黃淮的士子,寫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話,振聾發聵。

我華夏,一個點都不能少!

這一句話有些白話,本不該登上大雅之堂,但卻得到了應天府上下士子官員百姓們的支持。

安南是華夏的,自古以來就是華夏的,大明不該在安南敕封什麼安南王,而是應該將其收複回來,好好安置,讓遊子歸家,讓華夏金甌完整!

誰敢分裂華夏,誰就該挨一挨我大明天兵的鐵拳!

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收回安南所要承擔的財政壓力、行政壓力,統統都不足為道了。六部和內閣皆向皇帝複旨,建議皇帝收複安南,將其視作我華夏郡治,而不是去敕封什麼安南皇帝,繼續將這已經迷失了百餘年的遊子,繼續分隔出我華夏之外。

洪武皇帝在早朝上,答允了百官所請。

於是,應天城中,歡聲雷動。

聖旨傳到升龍城,安南不再敕封國王,而是收歸大明,由朝廷直轄統治,周王朱肅負責安南收複整治事宜……此消息一處,升龍城中,忐忑了數個月的安南百姓們,也是歡聲雷動。

更有甚者,甚至於喜極而泣,感動落淚的。

安南遊子在外百餘年,終於回歸華夏了。

根據朝廷傳來的旨意,朱肅“原複安南古郡縣”,改稱安南地區為交州,依照大明本國的行政區劃模式,設置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接著,朱肅在交州設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個縣,以及五個直隸布政司的州,分轄二十九縣,在要地則設十一衛、三所,一市舶司。

徹底打

亂安南原有的行政編製,並在交州舉辦了第一次鄉試、縣試、府試,遴選安南有才德之人。

因為士族幾乎全被鏟平,這一項政策推行的十分順暢,這些過了對應考試的人,便可以直接在交州擔任基層官吏,一躍成為此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官僚階層。

在原有的曆史上,安南被永樂皇帝收治後,安南的基層官員仍充斥著大量的士族成員,可以說安南的底層實權,仍然是被安南的士族們所把持著的。

士族們對大明懷有敵意,大明政令,在安南寸步難行。朝廷需要花費極大的代價,對安南展開施政。

後來大家發現在安南做官,實在是沒有什麼前途,於是來自大明的文武官員們乾脆將安南視作撈錢的地方,而不是視為大明之土,收受士族賄賂,或者乾脆靠著大明的威勢向士族們明搶,導致安南對大明越發離心離德,最後再度分裂。

而現在,沒有了士族的掣肘,這些基層官吏,全部由大明下令選拔,也就是說,他們沒有家族支撐,他們的地位和富貴都是倚靠大明朝廷給予,這變相增加了他們的忠誠度。

一個行之有效的交州行政班底,飛快的搭建了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