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軍權是必須要捏在大明人的手中的。交州十一衛三所的將領,大都從此戰中的有功將士裡抽調遴選,少部分衛所將領,則由阮越、或是黎利遺留的義軍將領中的有功者擔任。
州縣的長官則清一色全部抽調大明本土官員擔任,這些年大明新式科舉行之有效,湧現出了許多頗具才德的務實官員,除卻府治的長官多由有經驗的官員擔任外,交州縣治的縣官,則多由這些新科進士們擔當。
這是朱肅的建議,安南收複後,最怕的就是如同曆史上永樂帝收複安南之後那樣,一群大明官員把這裡當做撈金之地橫征暴斂,一通胡搞之後弄的安南民怨沸騰,自此徹底與大明離心離德。
新科進士們之中雖說也會有心性油滑的,但大多還沒有經受過官場打磨,胸中滿腔壯誌,就想著要好好當官一展心中抱負,對於他們來說,安南這樣一塊被打掉了大部分士族、且百姓們多少還對大明朝的吏治存有觀望之心的地方,和他們最是匹配:
一則,這裡士族勢力已經崩潰,這些新科進士們的施政少有掣肘,也不會有士族試圖腐化這些年輕的官員;二則,他們雖然施政經驗不足,但至少,不會敢明目張膽的荼毒百姓,也沒有什麼後台供他們貪贓枉法。
管理的好不好另說,吏治清明至少是有保障的。
而安南百姓,現在要的,也就是這片剛剛換到自己頭上的大明青天,能夠比士族清明就可以了。
在來自於大明的這些官員們到達交州後,朱肅特意給他們集體做了一番宣講,內容無非是要清正廉潔,交州上下剛剛收複,交州的三百一十二萬九千五百戶百姓,皆在看著我大明官員的作為。
若廉,則百姓歸心,交州自然穩固。若貪,百姓離心離德,自然對華夏也再沒了歸屬感。那麼這個貪官所犯的就不是尋常的貪鄙之罪,而是在破壞華夏民族的和諧與統一,是整個華夏的罪人。
而他們若能治理好交州,那麼所立下的功業,甚至還要高於開疆拓土的將士,作為收複安南之後的第一任官員,其穩定交州的功業必將名垂千古。
這一番演講,說的一眾官員們深以為然,熱血沸騰。不止是那些新科進士們大點其頭,那些來做州府官員的老資格們,也是十分同意朱肅的這番話。
其實執政方麵,朱肅在看到前來的新科進士的名單之後,也是十分放心的:前來交州主持大局的巡撫名為胡儼,洪武二十年進士,在曆史上,曾任永樂年間國子監祭酒、內閣閣臣,為人敦厚戇直,心中常懷百姓;其他前來的官員也多是清官,屬於老朱親自考驗過、留在白名單裡的人物。至於那些新科進士裡,就更是群星璀璨了,有許多讓朱肅都如雷貫耳的名字。
原永樂朝榮祿大夫、武英殿大學士、少保金幼孜,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名臣,“才華一代文章伯,事業三朝社稷臣”,曾數從永樂大帝北征,乃是毫無疑問的大明肱骨之臣。去年剛剛進士及第,被老朱打發了來,做個縣令……
原永樂朝內閣首輔,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胡廣,明宣宗朱瞻基曾盛讚:“洪武中,學士有宋濂、吳沉、朱善、劉三吾。永樂初,則解縉、胡廣。”,去年剛剛進士及第,被老朱打發了來,當縣令……
原永樂朝內閣巨佬,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奠定了大明朝內閣地位的一代千古名臣,楊榮,去年剛剛進士及第,被老朱打發了來,當縣令……
另一個原永樂朝內閣巨佬,另一位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同樣是奠定大明朝內閣地位的一代千古名臣,楊溥,也是去年剛剛進士及第,被老朱一並打包丟了過來,當縣令……
“這麼豪華陣容……看來,老朱也有和我一樣的擔心,生怕安南如前世永樂時期一樣,因為官員們沒有善加治理,最後煮熟的鴨子,反而還飛了去……”
朱肅心中暗想。老朱那邊,有自己給他羅列的一批日後大明得用的臣子名單,這份名單上的人物雖然未必仍會成為大才,但至少,在曆史上他們留下了名字,說明他們比起一般人更加可堪造就。
被安排治理安南的這些人中,有許多都是這一份名單上的人,足見老朱對治理安南的重視。
順便一提,這份名單上,排在首位的人物,就是大明少保於謙。可惜於謙如今還未出生,隻怕老朱這一輩子,是用不到這樣一位讓他萬分喜愛的名臣了。倒是就朱肅所知,朱標已經將那名單給悄悄抄起來了一份,日後,於謙或許會成為朱標手下的肱骨之臣,繼續為華夏的壯大添磚加瓦。
沒有了士族掣肘,收回交州之事確實少去了很多麻煩。但士族留下的權力真空,也使得大明接手交州之初遇到了許多麻煩。交州諸事一直忙碌到了這一年年尾,直到年節將近,交州諸事趨於穩定,朱肅方才騰出手來,準備離開升龍城,前往武曲港搭乘船隻,返回應天。
他是這一次大明開疆拓土的最大功臣,這一年年終的宮廷大宴,是務必要回去的。老朱已經下了三道催促他回京的聖旨,要是再不回京,接下來送來的怕得是老朱的龍靴子或者是龍腰帶了。
於洪武三十年十二月廿二日,朱肅回到了闊彆以久的應天府。年節臨近的應天府顯得分外熱鬨,因為李文忠、藍玉等人先前回來的時候,朝廷就已經辦過一場慶功大典了,因此等到他這個周王回京的時候,一切就顯得安靜了許多。
當然該有的排場還是有的,身為太孫的朱雄英,帶著依仗親自前往應天府外五十裡的館驛,迎接他的五叔周王朱肅回城。朱肅與朱雄英本就有半師之誼,又素來親密,這一見麵,叔侄二人一路走,一路在車架之中暢聊,倒也頗為快意。
“這些年京中可有什麼大事發生?”朱肅問道。
“倒是無有什麼大事……皇爺爺前些日子徙富戶一萬四千三百餘戶入京,充實京城;東瀛那邊有幾個大名反了,不過問題不大,隻是小打小鬨,很快就被我大明衛所平定。三韓那邊有人自稱是高麗王遺孤後人,據說是想趁著我大明和安南拉鋸的時候,出來占占便宜。但南北消息不暢,等他起事之後,其實安南已經被我們大明定了,那人自也敗亡。噢還有,前段時間二王叔和四王叔他們也回京了,說起各自在封地上的作為,讓我好生向往……五王叔,你說我什麼時候才能再出京去看看啊。”
想起當年總督大寧時候的經曆,朱雄英麵露懷念憧憬之色。
朱肅隻是笑笑,揉了揉他的頭。其實,曆史上的洪武三十年並非隻有這些小事,曆史上的洪武三十年,該是暗潮洶湧,不止是圍繞皇權,還有吏治、政治……
還發生了洪武年間的最後一樁大案:南北榜案。但現在的大明,因為朱肅和朱標的科舉製度改革,南北榜案也因著蝴蝶效應而銷聲匿跡了。
晚年的朱元璋孤家寡人,卻仍被這些千頭萬緒熬乾了最後一絲精力。洪武年到最後,隻有三十一年。
朱肅之所以問朱雄英,其實是因為他最擔心的,還是老朱如今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