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和這一般的,便按老規矩將名字記錄下來,而後留中便好。”
“是。”一眾內閣輔臣,自是遵旨而行。此時朱標的內閣,以直臣道同、羅複仁為首,這些人是陪著朱標許多年的親信,自是不會心向劉三吾那些翰林。
在登基後,朱標又遴選了幾名有才能的年輕人入閣,分彆原海事司主事楊士奇、原稅務司尚書顏希哲。這兩人一人是周王朱肅的愛徒,另一人則是自我定位為孤臣的人物,自然也不會和劉三吾等人沆瀣一氣。
四人在政治立場上,都是站在了朱標的一邊,認為推動北方興建官學學堂,從而緩步開啟民智,是大明走向更加富強的必由之路。因此看到這些如山一般的反對奏疏,幾人麵上都有著擔憂的神色。道同道:“陛下,而今反對一派已是成了氣候。”
“若是強推此事,隻怕困難重重……是否先暫時擱置此事,更加穩妥些?”
顏希哲也道:“陛下,而今劉三吾等拉攏官員、士子,聲勢一時無兩。”
“而今士林民間之風向,儘在對方掌握。若是繼續聽之任之,於陛下之大計,實在大為不利。”
“陛下若能允準,臣可出麵為陛下拉攏支持大政之人,與劉三吾等人分庭抗禮……待時機成熟,陛下所謀之大事自然便可水到渠成。”
“嗬嗬,兩位愛卿拳拳之心,朕是知道的。”朱標卻是擺了擺手,拒絕了兩人的提議。隨後目光轉冷,道:
“大興教化,培養人才,收拾人心……多好的事啊,可偏偏有人,算的卻不是這筆賬。”
“這些人說的冠冕堂皇,然而,當真是為了我大明嗎?”
“不過是因為事情牽涉南北,牽涉到他們這些讀書人高高在上的地位……而今大明偉業不過將將起步,四方還未徹底同化為我華夏之土,有些人,卻已經起了門戶地域之見,沽名釣譽之心。”
“朕和父皇,都未曾玩弄過什麼帝王平衡之道,我等要的,是華夏萬眾一心,是大家夥一起聯合起來,振興中華。而他們,卻在想方設法的分化拉攏、搞分裂,鬨黨爭。”
“且讓他們蹦躂去吧。蹦躂的夠高了,朕才能知道該把哪些阻礙我華夏進步的人挑選出來……”
內閣諸臣,早猜到朱標要他們將上書的大臣名字記下,是想著秋後算賬。然而此時,才算得到了朱標的準信,不由得心裡一寒。
這位看上去溫文爾雅的新皇帝,竟然是想憋上一波大的!
“可……陛下,滔滔民怨,確是不可不防啊。”楊士奇憂慮道。
“劉三吾得士林之望,即便陛下降下雷霆手段,隻怕,已經被其挑唆起來的士子官員,也要更加心懷怨懟。”
“開啟民智,非是一張旨意,便能做成的事。若是士林上下皆不支持此舉,恕臣直言,即便強自推動,也必是虎頭蛇尾。”
“陛下,我等還是應當想方法反製……”
“嗯。”朱標點了點頭,“既然如此,楊卿你可有計策?”
“陛下,臣以為,可召周王殿下回京。”楊士奇開口道。“劉三吾為士林之望,然則周王殿下及宋師,方為我大明新學之泰山北鬥。”
“隻要周王殿下在此,那麼,士林士子自不會受劉三吾等人煽動,大政可成。”
“遠水解不了近渴,周王殿下伴駕太上皇,遠在西安,隻怕等周王殿下回京,士子們已掀起動亂了。”羅複仁則是憂心忡忡的道。
“嗬嗬。”麵對滿是憂慮的臣子們,朱標卻仍是笑得和煦,“無妨,五弟雖不在京,但朕卻仍有定音一錘。”
“隻待他們發動總攻,便可……”
話還沒說完,那邊廂,才剛離開了大殿的福安竟是急匆匆的又進來了。滿臉慌張的滑跪在朱標麵前道:“陛下,陛下,不好了!”
“何事?”朱標挑了挑眉。
“宮城外……有數十名官員並數百學子,正在宮門口跪諫。”
“說是……說是要陛下收回亂國之惡政!”
福安臉色蒼白。
內閣諸人臉色一變,不由自主的看向朱標。
朱標卻是笑了,道:“這是要將朕打為昏君了啊?”
“嗬嗬,朕做太子的那些年,與人為善,卻是被人覺得好欺了。”
“陛下乃千古仁君,萬勿做此之想。”幾個內閣閣臣匆忙勸道。
“無妨。”朱標擺了擺手。“所謂仁君,也當有雷霆手段。”
“想是朕規定的時間將至,教這些人終究亂了手腳。”朱標站起身來,道:“諸位,且隨朕一起去看看好了。”
“看看他們,準備如何‘勸誡’於朕。”
說著,饒有興致的離開了禦案。楊士奇等人對視一眼,跟著朱標走了出去。
清算的時候到了……現在的局勢,對於陛下可以說是壓倒性的不利。
卻不知,陛下準備用出什麼樣的手段,扭轉民意乾坤。
楊士奇心想。